Carol Ng, former chairperson of the now-defunct Hong Kong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HKCTU), and Winnie Yu, the founder and chairperson of
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45 名罪成被告今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高院)判刑。當中醫管局員工陣線前主席余慧明及職工盟前主席吳敏兒分別被判囚6年9個月和4年5個月,是次判刑的本質,為壓制香港人爭取民主的政治打壓,扼殺61 萬港人的政治表態,赤裸裸剝奪香港市民的公民權利,香港勞權監察對此予以嚴厲譴責。45位民主派人士,以和平、合法的方式透過尋求立法會中多數議席,爭取民主和自由 —— 這絕不應被視為犯罪行為。香港勞權監察指無論案件的定罪和判刑,均違反國際公約,促請國際社會正視中國及香港政府肆意侵犯人權的野蠻行為。
香港勞權監察就47人初選案判刑的聲明 民主派47人初選案被告經歷「未審先囚」1,361日後,終在今日(2024年11月19日)判刑,45名因涉及參與2020年立法會初選而被定「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的民主派人士,當中被指發起初選的戴耀廷,被判刑期最長達10年,餘下被告被判刑期介乎4年2個月至7年9個月。 45名被告中包括兩位工會領袖:前香港職工會聯盟主席吳敏兒和前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分別被判囚4年5個月和6年9個月。她們參與初選旨在將工人的聲音帶入立法會,透過參選爭取民主,維護勞工權益。而在被判刑前,吳及余已經分別被羈押1,361天和1,138天。 香港勞權監察就此嚴苛判刑,予以嚴厲譴責,指45位民主派人士,以和平、合法的方式透過尋求立法會中多數議席,爭取民主和自由 —— 這絕不應被視為犯罪行為。就正如余慧明在陳情時說:「也許我唯一的錯,就是我太愛香港了。」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指:「是次判決清楚反映國安法已被專制政府武器化,用作打壓公民社會的政治工具,案中各人遭受的長期判刑,再次向世界發出警訊,顯示香港的鎮壓仍在繼續,當局絲毫沒有放鬆的跡象。現在是關鍵時刻,國際社會應展現團結,要求立即釋放初選案在囚人士及其他香港政治犯。 」 蒙呼籲國際社會,包括聯合國和國際勞工組織,以及各地民主工會組織及政府,採取強硬立場,追究責任。他指:「當在香港大部分工會、民間團體和反對派政黨無法運作,香港人的聲音在持續的政治迫害下被滅聲,我們絕不能保持沉默。我們有責任為香港人發聲,展現堅定不移的團結。」 香港勞權監察呼籲國際組織、機構和各國政府採取果斷行動,聲援香港捍衛基本權利和自由,包括譴責初選案的定罪和判刑、公開要求立即釋放案中被囚的民主派人士,並促請特區政府廢除《國家安全法》和基本法二十三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 大部分初選案被告自2021年2月28日以來一直被還柙,案件於2023年2月6日才正式開審,由三名由香港特首挑選的國安法指定法官審理,為期118天的審訊,至同年 12 月案件才完成控辯雙方結案陳詞。案件由警方動員千人進行「大搜捕」、落案起訴後的「馬拉松式」提堂聆訊剝奪被告睡眠及進食基本權利、「未審先囚」被起訴的民主派人士,以及不段拖延的審訊,均凸顯香港政府壓制異見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尤其是針對獨立工會聲音。 事實上,民主派初選案於過去三年引起國際社會強烈關注。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曾呼籲特區政府廢除《國家安全法》,指責其「過度廣泛的解釋和任意應用(國家安全法)」,破壞香港司法獨立和公平審判的權利。及後,於2024年5月,民主派初選案14被告被判罪成,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蒂爾克(Volker Türk)發表聲明強調,《國家安全法》不符合香港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下的義務,要求港府應盡快廢除《國家安全法》。
HK Labour Rights Monitor’s Statement on the Sentencing of HK47 Primary Trial Today (19 November 2024), 1,361 days after the police formally
「平台經濟」日趨蓬勃,但在龐大的經濟利益背後,卻衍生不少勞資糾紛,工人權益飽受剝削。香港在2021年首次透露會研究如何加強保障平台工作者的權益,三年後的今日卻仍未有具體方案,僅透露最快年底公佈平台工作者工作情況調查報告,立法保障遙遙無期。相比歐美近年已逐步加強平台工作者的權益,新加坡明年一月起更實施新例,保障平台工作者享有與其他工人同等水平的公積金、工傷保險及集體談判。香港在有關方面的進程明顯大落後。
英國的Vodafone與Three UK合併計劃,近日獲得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的初步支持。CMA於本月5日表示,考慮到兩家公司合併後將投資推動英國5G網絡,以及為消費者提供短期的保障措施,均有助釋除早前有關削弱巿場競爭的疑慮,故認為合併計劃有機會通過。CMA同時發出在《補救措施工作文件》要求兩家公司在推動5G網絡投資項目及消費者保障範疇上作進一步承諾,CMA 將於 12 月 7 日或之前作出最終決定。
11月,我們跟Stockport Hongkongers Community Interest Group,在曼城南邊的Stockport,合辦了一場在英港人勞工權益講座。講座專為當地香港人度身打造,無論在工資、工時、假期,或者有關工黨提出的《2024僱傭權益法案》,我們都跟大家講解法例對打工仔的影響。
於剛過去的九月在倫敦舉辦了一個名為「抗爭的背後」的展覽,展覽展示昔日與香港不同抗爭議題相關的數十件T恤,以及部分政治禁書、報章及短片。與一般流散港人活動不一樣,展覽並非由移英港人團體舉辦,而是由三年前流散至英國的「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副召集人、曾為前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議員助理的林正軒一手包辦,展覽不單圍繞2014年雨傘運動、2019年反送中運動,還展出了與不同抗爭運動議題相關的T恤,如不同年份的六四集會T恤、2009保衛菜園村、2013年葵青碼頭工潮T恤、2012年「守護龍尾」T恤等。
香港生活水平高,雙職家庭十分普遍,既要工作又要兼顧家中老小,聘用外籍家務工成中產家庭的常態。香港自70年代起輸入外籍家務工,一直有聲音認為社會長期忽視外籍家務工對經濟貢獻﹐不論是薪酬、工時抑或居住條件上均有虧欠,政府早前宣布,外籍家務工規定最低工資由每月4,870加至4,990元,增幅2.5%。沒比較沒傷害,在香港外籍家務工調薪同時,韓國推出外籍家政服務人員試點計劃,菲傭月薪高達1.3萬,較港外籍家務工高1.6倍,且不用與僱主同住,每天工作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