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眼中爸爸是超人,為家人辛勞工作無怨言,甚至犧牲自己的健康。香港打工仔工時長,「過勞死」個案屢見不鮮。勞工處數字顯示,由2018年至2022年,5年間僱員在工作期間「非因意外或職業病死亡」個案合共有724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勞工組織(ILO)研究指,每周工作55小時或以上的人,中風及死於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都較高,香港去年就有多達近27萬人每周工時56小時以上,但港府卻一直拒絕將過勞死列入可補償職業病。反觀亞洲同樣以高工時聞名的日本及台灣則早已將工作過勞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納入職業病範圍。
輸入勞工政策對建造業工人的損害陸繽浮現,去年10月底起建造業外勞陸續抵港,統計處數字顯示,不足半年本港已多了2,700名建造工人失業或開工不足。早前有紮鐵工向傳媒控訴被壓價,我們5月中在勞工處互動就業網搜尋建造業空缺,發現5大輸入外勞最多的工種中,不少空缺薪金遠低於外勞價,個別職位的人工更相差超過一半,例如有公司聘請木工,日薪最低僅得800元,較外勞1,800元低56%。
剛過去的星期天(5月12日),香港勞權監察代表參與了由「工人反對中共」Workers Against the CCP發起的行動,前往蘋果(APPLE)位於英國倫敦的店舖,抗議該集團在中國大陸及新彊的生產供應鏈,利用中共專政下的強迫勞動及反工會政策,進行血汗生產!
香港勞權監察今日(4月24日)發布《2023年香港勞工狀況》報告指出,香港面對作為中國及外地樞紐的獨特角色漸失,勞動人口急劇老化,經濟前景一片暗淡。同時,港府繼續利用國安法肆意打壓工會,過去三年逾二百工會被迫解散,2022年加入工會人數較2019年減少7%,工會規模縮小,工會平均會員人數減四成,只得或少於50名會員的「蚊型工會」數目則由287個增加至813個,上升達三倍。加入工會人數下跌,工會零散化,令工人難以團結,爭取權益。
作為打工仔的你,總會試過下班後收到老闆的奪命追魂call,又或者被上司的電郵及短訊疲勞轟炸。放工後收到訊息「已讀不回」在香港彷彿是死罪,但在外國已有不少國家立法保障員工下班後的「離線權」(The right to disconnect),讓僱員可真正放工休息。台北市政府於2023年亦訂定指引,提醒僱主應維護勞工休息時間之離線權。香港勞權發展一直停滯不前,遑論立法保障離線權,目前連指引甚至提上日程討論也未有。
港勞工處職工會登記局最新數字顯示,2023全年僅有25個新工會成立,較2020年495個大跌九成半,去年有43個工會由登記冊除名,過去三年累積有219個工會消失,令已登記的職工會數目由2021年底高峰時的1,527個,減至去年底1,436個。跟2020年之前的三年比較,只得11個工會除名,這個驚人增幅充份說明社會高壓對工會組織空間的傷害。香港工會運動進入冰河期,獨立自主工會自2020年《香港國安法》生效後遭受打壓,建制工會在重要議題上又未有為工人發聲,以致香港勞權失守。
彈性工作是不少歐美國家在員工面臨工作與生活平衡兩難時的處理方式。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最少有十個先進成員國已就彈性工作安排制定法例,英國更將於今年四月實施新法,為要求彈性工作的僱員提供更多保障。香港沒有政策推動彈性工作,更莫說立法規管,一直只靠僱主自願推行,但有部分僱主卻假借彈性工作之名行剝削之實,肆意縮短員工工時及將全職轉為兼職。真正的職場彈性其實有助紓緩人力短缺問題,經常抱怨勞動力不足的香港政府,在不斷輸入外勞同時,又有否想過就彈性工作制訂政策?
上星期六(1月27日),我們出席了英國各大工會聯合發起大遊行,抗議英政府立法反罷工。是次遊行於具抗爭歷史意義的Cheltenham舉行。約5000名來自全國各地工會成員前來參加,顯示不向惡法低頭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