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風雨飄搖的晚上,數百員工在壹傳媒大樓內緊守崗位,齊心協力為《蘋果日報》寫下最終章。報導真相本來就是傳媒機構以至新聞工作者的職責,但政權卻以國安罪名以言入罪,大興文字獄。《蘋果》被迫停刊三年,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三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三項罪名的案件目前仍在審訊中,而黎在囚已接近1,300日,其餘涉案六名資深新聞工作者則亦「未判先囚」超過1,000日。
早前我們參加了美國工會運動界兩年一度的盛會,在芝加哥舉行的Labor Notes大會。這次活動除了人數上創了歷年紀錄,達到4,700人參加外,亦因為不同行業的工會取得突破性發展而顯得格外令人振奮。同時亦令數以千計的基層工會活躍分子,與及數以百計的國際工運參加者獲得正能量,在不斷右傾及保守化的當下,能夠毋忘初心繼續走工運路。
黎智英被控違反國安法的案件在去年12月18日正式開審,至少6個國家領事代表到庭旁聽,各國傳媒大篇幅報導案件,令香港新聞自由與人權狀況再度引起國際關注。《蘋果》案是香港開埠以來針對新聞界的最大規模搜捕,除了黎智英外,同案牽涉6名《蘋果日報》前員工均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在《蘋果》負責管理與編採工作,包括壹傳媒前行政總裁兼《蘋果日報》前社長的張劍虹、前副社長陳沛敏、前總編輯羅偉光、前執行總編輯林文宗、前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及前社論主筆楊清奇,他們早前已承認控罪。6人自2021年6月17日陸續被捕,截至1月12日,「未判先囚」最長已940日。由於判刑要待黎智英審訊完成後,法庭才擇日處理,他們尚要還押多久仍是未知數。
柬埔寨工會領袖Chhim Sithar 日前前往澳洲參與國際工會會議,周六回國時於金邊機場被警方拘捕。事件引起當地及國際關注,當地69個公民團體發表聯署聲明要求釋放她,美國政府亦發表聲明促請當局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