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爆結業潮 破欠申請激增 勞動市場危機四伏?

兩年前武漢肺炎疫情期間開設的Facebook專頁「全港執笠大結業關注組」,早前改名「全港店舖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 (店舖/ 餐廳/ 零售/ 小店/ 大集團) 」,網民紛紛上載店舖結業消息,網頁迅速爆紅,成員人數突破30萬人,疑因太受關注日前受壓再次改名為「全港店鋪消息關注組」,把「執笠」兩字刪去。紙包不住火,結業潮已成為港人熱話,有網民更留言擔心下一波會出現裁員潮、失業潮及減薪潮。

新登記工會三年銳減九成半 219個解散 建制工會現形

港勞工處職工會登記局最新數字顯示,2023全年僅有25個新工會成立,較2020年495個大跌九成半,去年有43個工會由登記冊除名,過去三年累積有219個工會消失,令已登記的職工會數目由2021年底高峰時的1,527個,減至去年底1,436個。跟2020年之前的三年比較,只得11個工會除名,這個驚人增幅充份說明社會高壓對工會組織空間的傷害。香港工會運動進入冰河期,獨立自主工會自2020年《香港國安法》生效後遭受打壓,建制工會在重要議題上又未有為工人發聲,以致香港勞權失守。

海麗邨工潮六周年 逆權清潔工寫下外判制度新篇章

2017年12月27日,長沙灣海麗邨約30名清潔工人不滿遣散費被剝削,發起罷工,十日後取得勝利,工人拿回應有權益,並獲即時改善薪酬條件。這場原先不受注視的工潮,憑著工友眾志成城,贏得漂亮一仗,不但為之後連場同類工潮起了示範作用,更引發社會關注政府外判工人處境,迫使政府改革外判制度。今日是海麗邨工潮六周年,在工運被打壓、勞權低落的當下,逆權清潔工的精神尤其值得記取。

兩年逾1600項拖欠工資定罪 九成罰款了事 僅一人判即時監禁  

香港目前欠薪最高罰款35萬元及監禁三年,政府聲稱罰則具阻嚇作用,但法庭實際判決又如何?翻查過去24個月,香港共有1,685項拖欠工資或裁斷款項的定罪紀錄,大部分定罪傳票只是罰款數千元了事,其中最輕僅罰800元。過去兩年來,僅有一名公司董事被判即時監禁四個月,另有公司八個月內三度因欠薪被告上法庭,但涉案董事最後只被判緩刑,毋須入獄。政府一直強調欠薪是嚴重刑事罪行,但違規僱主一次又一次被放生,難怪「有汗出無糧出」問題多年未見改善。 

施政報告|勞工政策交白卷 一味搶人才擴至越南、尼泊爾、老撾

香港特首李家超今日(25日)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講辭長202分鐘,但勞工政策卻交白卷,一味吸納海外人才來港,除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又開放越南、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然而勞工權益卻無寸進,打工仔關注的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及修改418連續性合約規定兩大議題,政府繼續採取拖字訣,未肯落實推行時間表。 

外籍家務工10年間年加約一百元 遠低通脹 

截至去年底,全港有近34萬外籍家務工,佔香港勞動力近十分之一,但這批不可或缺的勞動力卻長期遭到不公對待。港府公布,外籍家務工今年最低工資調高3%至每月4,870元。近十年無論經濟好與壞,外傭工資增長總是在一百元左右徘徊。百多元在十年前夠食一日三餐,現在一份早餐都花掉一半。勞動有價,這點不會因種族與國籍而有所區別,家務工作為香港家庭的強大後盾,她們理應得到合理的薪酬待遇。

工業意外兩月奪九命 提高罰則阻嚇力存疑 

連發生致命工業意外,近兩個月最少奪走九條人命,最新一宗發生在9月24日,兩名工人在地底工作疑吸入沼氣死亡,警方初步調查發現事件中工程經理涉疏忽。近年工傷數字高踞不下,去年各行業共有32,026宗職業傷亡個案,造成266人死亡,數字創十年新高。政府今年4月通過修訂職安健條例,針對嚴重個案提高罰則,意味在這個日子後的工業意外都會用經修訂的罰則追究,但修例後奪命意外反而有增無減,加強罰則所起的阻嚇作用成疑。 

政治凌駕勞權 《蘋果》員工追薪兩年無果

審裁處追討薪金獲判勝訴,涉款逾562萬元,但至今仍無法取得應有賠償。政府去年底改革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申請程序,破欠基金委員會可直接委託私人律師行協助僱員向僱主提出清盤,免卻員工到法律援助署申請法援及接受資產審查的程序,但新措施推行大半年,未見勞工處啟動新安排協助《蘋果》員工取得賠償,員工彷如跌入追薪黑洞。

擴輸外勞行業計劃推行兩月建造、運輸業已申請近半配額 獲批輸入2,841外勞

香港政府六月中宣佈擴大輸入外勞,推出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二萬人,計劃不設限期,但首輪申請已填滿近半數外勞配額,較兩行業去年輸入的外勞數目多出18.4倍。港府九月四日起再放寬26個低技術或非技術工種可申請輸入外勞,飲食、酒店及零售等多個行業即蠢蠢欲動,引入外勞數以萬計,勢進一步影響本地工人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