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內容: 六四記憶之戰 尚未完結 | 勞權短打 | 香港勞工狀況報告 | 國際連結 | 香港勞權快訊
在中國的 Shein 倉庫,一場現實版的《魷魚遊戲》正日日上演。不同的是,這場競賽沒有明確規則。工人每天被掉進由演算法主導的「100分評分制度」,在不透明的競爭機制下拼命搶單、追分數,只為賺取一份微薄的薪金。
在世界各地,戰火和壓迫從未停歇。以色列無視巴勒斯坦平民死活,封鎖人道物資進入加沙地帶;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已踏入第三年,死傷無數;而在地震重創的緬甸,平民每日仍要面對軍政府無差別的死亡空襲。面對這些不公義,許多人或許只會咒罵幾句,轉身繼續日常。然而,仍有人選擇挺身而出,為遠方與自己毫無瓜葛的弱勢者發聲。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為育有3歲以下子女的政府僱員提供3天育兒假,私人企業僱員未納入保障。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聲稱新措施是響應政府鼓勵生育,卻不敢大刀闊斧改革,大部分僱員只能望門輕嘆。反觀不少先進國家早已立法保障育兒假,不論公營私企一視同仁,而且假期日數也遠高於香港。
港府說,《基本法》23條經一個月諮詢後獲98.6%支持立法;立法會說,23條是憲制責任,政府3月8日刊憲同日隨即審議條文是光榮的歷史任務。行政立法沆瀣一氣,勢要光速立法「堵塞國家安全缺口」,條文不但比廿年前辛辣百倍,更是在《香港國安法》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警權、收窄人權,叛國、叛亂可判終身監禁,政權說你有違反國安「意圖」,動輒20年牢獄生涯隨時恭候。2003年23條立法是香港公民覺醒重要一役,現在人民在暴政鐵拳下噤若寒蟬,醒悟的人在此時是痛苦的,卻因有他們在夾縫中繼續磊落真誠地活著,我們深信這決不是香港民主的最終章。
施政報告去年提出一系列鼓勵生育措施。不過,同樣有助締造育兒環境的產假福利,政府卻絕口不提。香港目前法定有薪產假為14星期,與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18星期仍有一大截距離,而有薪產假的工資比率自1995年由三分二提升至五分四後,29年來未曾增加,跑輸不少歐美及亞洲國家。
人工智能(AI)浪潮席捲全球,作為打工仔的你又有否感受到威脅?美國荷里活去年迎來63年來首次演員及編劇工會聯手「雙罷工」,抗衡AI搶飯碗。賭城拉斯維加斯的酒店工會憂慮僱主逐步以AI取代真人,去年底亦一度醞釀罷工。AI蠶食職位的問題陸續浮現,有研究更指,香港將是全球最受AI影響的地區,近30%全職職位或會被AI取代。潮流不能逆轉,如何與AI共存,已成勞動市場一大重要課題。
很多歐洲工會都非常重視工會教育培訓,其中亦會加插國際工運形勢分析及如何團結各地工會的課題。十一月份,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 獲邀出席了兩場探討國際團結的課程,擔任講者,介紹香港自主工會爭取民主的歷程及在國安法之下面對的衝撃。
上月底,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獲邀前往瑞典進行交流,先後探訪當地智庫組織及工會,講解香港工運被打壓狀況及最新發展。行程期間,剛巧適逢瑞典總工會 (LO) 舉行「全球工會狀況2023」報告書發佈會,蒙兆達亦有幸獲邀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