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聞|國安時代|蒙兆達七年前「收入」無故被增80萬 遭港府配假商業登記追收利得稅

追新聞在2025年5月23日報導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遭港府分配一個不存在的商業登記,追收利得稅。蒙兆達向《追新聞》表示,當年收入只有任職職工盟總幹事的薪金,批評稅局虛構其收入,「荒謬絕倫,稅局已經冇晒職業操守,好悲哀!」。你可以做按此閱讀報道(只有中文)。

程展緯為公義發聲遭麥當勞解僱 由全民罷食大家樂說起

關注勞工權益的香港藝術家程展緯在麥當勞當兼職約半年,最近在社交平台及報章控訴麥當勞在2009年取消飯鐘錢,結果遭公司即時解僱。這讓人想起最低工資2011年實施前,本港大型連鎖快餐店大家樂也曾被揭發加薪同時扣減員工飯鐘錢,令部分員工收入不增反減,事件引發全城譁然,當時職工盟號召全民罷食大家樂,成功令集團撤回有關安排。同一剝削,不同時空,當年工會結集群眾力量討回公道,時移勢易,如今香港獨立工會遭打壓,大規模發發起抵制無良企業困難,但不消費也是正義,大家仍可自行抵制,讓被剝削的打工仔不至單打獨鬥。

傘運·工運︳十年拾遺 記香港人同行的民主苦路

傘運十年,79天的佔領未能改寫香港政制,佔領區曇花一現的烏托邦早已煙消雲散,看到「由治及興」後慘不忍睹的香港,不禁要問,十年前流過的淚與汗有何意義﹖今天我們嘗試從工運的角度找找答案。眾所周知,「和平佔中」因雙學介入而徹底改變運動方向,成為一場由學生主導的公民抗爭運動,學生是最純粹最有感召力的,而工會則是最具組織力與行動力的一群,縱觀古今中外,工學連結是推動民主的重要力量,2014年的雨傘運動亦然。這場看似失敗收場的運動,實則吹響公民覺醒號角,在每個香港人心中種下民主的種子,在不同行業與界別延續雨傘精神。

RFA|【勞權透視】國安法下勞權受損 輸入外勞無王管

近日備受爭議的輸入外勞新政策,引起香港社會極大迴響,相繼有建造業外勞投訴遭受無良僱主剝削,包括中介公司中間食價、強迫加班不獲補水、支付遠低於合約的黑市工資等,手法層出不窮;與此同時,亦有業內本地工人投訴,市道不景工程量大減,失業吊鹽水情況已陸續浮現,抱怨政府仍然大量輸入外勞,猶如雪上加霜。

「六四硬漢」 李旺陽枉死12年 年月刷不掉屠夫政權滿手鮮血

李旺陽,中國獨立工會運動的先驅,原為玻璃廠工人的他在1983年組織「邵陽市工人互助會」,1989年當全球的鎂光燈聚焦在知識份子與學生身上,中國各地的工人亦組織起來反暴,李曾帶領工人聲援民運,六四屠城後未有退縮,繼續抗議中共血腥鎮壓﹐6月9日被捕,先後被囚逾廿年。李旺陽的名字生前從不響亮,直至2012年接受訪問談六四血案、控訴中國黑獄後「被自殺」,他的名字才被世人記住—「六四硬漢」李旺陽,那個為民主就算砍頭也不回頭的工運領袖。

民主工運 長存不息

觀乎過往歷史,工人運動在不同國家實現民主化的進程中,均扮演著關鍵角色。工會組織就是社會上最具群眾基礎的民主力量。在中國和香港,專制獨裁不可能永遠長存,民主工運卻必定繼續長流不息,直至成功解放受專制壓迫的人民!

最低工資新機制|一年一檢再拖兩年  出橫手壓抑工資增長

香港行政會議通過將最低工資由每兩年檢討一次,改為一年一檢,並引入方程式,與本地生產總值(GDP)和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兩大數據掛鈎,但前者設增幅上限,而首個按新機制得出的最低工資更要延至2026年5月1日才生效。政府表示,反映經濟增長因素上限封頂1%,而且有關增幅要先扣除過去十年平均增幅,及加幅只能佔增長的百分之二十。

我們按政府數字統計,最低工資實施以來,只有四年(2011、2017、2021及2023)能符合此規定,獲通脹以外額外增幅。但七除八扣之後,工人分享的只得「餅碎」。假設當年經濟增長3%,過去年平均增幅為2%,最低工資可獲通脹以外額外增幅僅為: (3-2)x 20%= 0.2%。如果當年甲類物價指數為2.5%,則最低工資增幅2.7%。

海麗邨工潮六周年 逆權清潔工寫下外判制度新篇章

2017年12月27日,長沙灣海麗邨約30名清潔工人不滿遣散費被剝削,發起罷工,十日後取得勝利,工人拿回應有權益,並獲即時改善薪酬條件。這場原先不受注視的工潮,憑著工友眾志成城,贏得漂亮一仗,不但為之後連場同類工潮起了示範作用,更引發社會關注政府外判工人處境,迫使政府改革外判制度。今日是海麗邨工潮六周年,在工運被打壓、勞權低落的當下,逆權清潔工的精神尤其值得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