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內容﹕吳敏兒未判先囚兩年;經社文委員會審議進展;再有工會被取消註冊
In this newsletter: 2nd year Carol Ng spent behind bars; UN ICESCR Review on Hong Kong; 2nd trade union registration revoked
2023年2月10日,香港區域法院頒布判辭,在法律上正式結束一宗歷時十年的申索案。事主Kartika Puspitasari由印尼來港打工,於戴氏夫婦家做家傭工作。怎料原本以為遠道而來打工養家,卻成為一生不能磨滅的災難。在服務戴氏夫婦期間,Kartika遭到虐打,僱主以以熱熨斗、單車鏈及𠝹刀等襲擊,做成身上45處疤痕。戴氏夫婦因此而遭受刑事檢控,分別判監3年3個月及5年半。 其後Kartika透過法庭向僱主提出索償,區域法院判決Kartika可獲港幣121.86萬元賠償。不過,已服刑完畢的戴氏夫婦從未現身法庭,暫時Kartika只能取回35萬保險公司的賠款,其他賠償則取回無期。此案為同類案件歷來最大筆的賠償金額,法庭形容比之前印傭Erwiana案更為嚴重。被確診患上創傷後壓力症(PTSD)的Kartika表示,比起自己所受的肢體及精神傷害,該筆賠償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屢見不鮮的虐傭案 正如法庭提及的Erwiana案,香港不時發生的虐待家傭案,有其政策導致的結構性原因, 令外藉家傭處於脆弱位置, 更容易遭受到職場剝削及暴力傷害。 第一是外藉家庭傭工必須要與僱主同住(live-in)。過往有關僱主不准傭工於假日外出,未獲得足夠食物,如Kartika般晚上要在洗手間睡覺,不但環境惡劣及不人道, 更令他們遭受性騷擾甚至性侵犯的機會增加。由於與僱主同住,亦使他們更易被施虐者禁錮,不輕易與外界聯繫尋求協助。 第二是外籍傭工必須在合約完結或解除合約後兩星期離開香港。這令不少外傭即使遭受僱主苛待, 敢怒不敢言, 擔心一旦被僱主中斷合約,而需要在短時間內被迫離開香港。Kartika和之前的Erwiana個案,就是害怕投訴後會被強行被遣返家鄉,縱然受到虐待,長時間啞忍傷害未有作出即時舉報。 聯合國2014年促港府廢除政策 聯合國早於2014年就香港履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外藉家庭傭工同住要求,以及完約後兩星期必須離港的政策,均令他們容易受到虐待及剝削,要求香港當局廢除相關規定。但事隔九年,港府對於專家委員會的建議一直置若罔置,令悲劇事件持續不斷地發生。 在聯合國就新一輪經社文公約的審議中,更有專家委員要求港府官員交代,將實施什麼政策令香港不再成為「奴隸之都」。 (案件編號:DCPI 1891/2016)
One more trade union was deregistered as the Hong Kong officials worked hard to whitewash its human rights record before the UN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2023年2月親身前往日內瓦出席聯合國就香港履行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審議諮詢,以民間團體代表身份發言,指出香港工會在國安法實施後遭受嚴厲打壓。
UN experts raise concern over restrictions on Hong Kong trade unions und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started the review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聯合國在2月15至16日一連兩日就《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中國、香港及澳門的實施情況進行審議,條文包括組織工會的權利和自由。聯合國專家在審議期間關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改變了香港公民社會格局,有不少工運人士被捕及大量工會被迫解散,包括香港最大工會,而法庭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批准被捕工運人士保釋申請。
The former chairperson of the Hospital Authority Employee Alliance, Winnie Yu, and the former chairperson of the Hong Kong Confederation of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