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內容: 月圓人缺中秋節 釋放在囚工運人士 | 香港勞權快訊 | 流散工運人專訪 | 國際連結 | 活動回顧
連發生致命工業意外,近兩個月最少奪走九條人命,最新一宗發生在9月24日,兩名工人在地底工作疑吸入沼氣死亡,警方初步調查發現事件中工程經理涉疏忽。近年工傷數字高踞不下,去年各行業共有32,026宗職業傷亡個案,造成266人死亡,數字創十年新高。政府今年4月通過修訂職安健條例,針對嚴重個案提高罰則,意味在這個日子後的工業意外都會用經修訂的罰則追究,但修例後奪命意外反而有增無減,加強罰則所起的阻嚇作用成疑。
九月中旬日本團體Attac-Japan, JCA-NET及「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亞洲未來倡議」在東京合辦了一場「民主人權無國界」香港討論會,分別由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無國界社運編輯委員區龍宇從英國線上參與擔任講者,東京大學文研科教授阿古智子現場出席作評論嘉賓,超過50參加。參加者之中,除了大部份來自日本外,亦包括留日的香港人及中國流散人士。
我們在九月分別與好鄰舍教會和West Midlands Hongkongers Support CIC,在曼城(16/9)和伯明翰(22/9)合辦「在英港人勞工權益講座」及「香港工運歷史展覽」,出席的港人十分關注在英的勞工權益,踴躍發問,交流氣氛熱烈。
香港政府去年底公佈一系列「搶人才」措施,當中標榜招攬高收入和頂尖學府畢業生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推出七個月接獲逾四萬宗申請,當中75%即三萬宗已獲批,平均每日批出143宗,大部分來自內地,與每日的持單程證來港數字相若。有個案稱申請四小時就極速獲批,儼如另類旅遊簽證。由於計劃容許申請時毋須在港先覓得工作,有申請人自揭抵港後馬上預約公立醫院準備分娩。計劃缺乏監管、審批又寬鬆,一個原本想吸納世界各地人才的計劃,變成重量不重質的盲搶人措施。
審裁處追討薪金獲判勝訴,涉款逾562萬元,但至今仍無法取得應有賠償。政府去年底改革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申請程序,破欠基金委員會可直接委託私人律師行協助僱員向僱主提出清盤,免卻員工到法律援助署申請法援及接受資產審查的程序,但新措施推行大半年,未見勞工處啟動新安排協助《蘋果》員工取得賠償,員工彷如跌入追薪黑洞。
香港政府六月中宣佈擴大輸入外勞,推出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二萬人,計劃不設限期,但首輪申請已填滿近半數外勞配額,較兩行業去年輸入的外勞數目多出18.4倍。港府九月四日起再放寬26個低技術或非技術工種可申請輸入外勞,飲食、酒店及零售等多個行業即蠢蠢欲動,引入外勞數以萬計,勢進一步影響本地工人飯碗。
提起何偉航 (Stanley)這名字,與當年一場轟動全港的碼頭工潮總是分不開。經歷風風火火之後,他卻選擇了轉職較低調的教育幹事崗位,以不同方式貢獻工運。直至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受到時代的召喚,他毅然代表工黨參選區議會,由工運路走上參政途。國安法立法後形勢急轉直下,跟眾多區議員同僚一樣,他在2021年因拒絕宣誓決定辭任並遠赴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