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2021, the gender pay gap in Hong Kong stood at 21% with 62% managerial roles in the city were taken by
今日五一勞動節,香港法定最低工資由時薪37.5元加至40元,加幅6.7%看似不俗,但由於最低工資已四年未有調整,換言之每年平均僅加1.6個百分點,即大約6毫子,追不上過去四年累積通脹之餘,受惠人數僅58,600人更是歷次檢討中最少。 最低工資2011年實施,當時時薪28元,已遠遠低於工會要求的33元。最低工資推行12年,每兩年一檢,至今先後六次檢討,2021年檢討後未有任何調整,時薪37.5元的最低工資已實施四年,到今日才增至40元。 40元可以買到甚麼?一份麥當勞套餐?四両新鮮豬肉?還是十六分之一張迪士尼樂園門票?勞動何價?據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反映基層消費模式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在過去四年累計升幅7.5%,表面上雖只是略高於最低工資加幅,但不要忘記,我們在最低工資被凍結四年期間,通脹仍然是每個月持續上升,低薪一族在過去四年要硬食物價飛漲,但人工隨時一毫子無加過。 統計處在3月底發表《2022年收入及工時按年調查報告》,揭示去年5月至6月時薪低於40元有58,600人,未計近一年數字上的變動,今次最低工資調整僅有不足六萬人受惠,創歷次檢討新低,相比之前幾次調整,有90,400至273,800人受惠不等,今次調整對基層的保障顯得更為乏力,也反映最低工資水平的釐定完全與市場脫節。 最低工資長期滯後,檢討機制是罪魁禍首之一。過去12年,勞工界一直爭取將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但政府一直充耳不聞。等了又等,最低工資委員會今年三月宣佈就最低工資檢討機制進行公眾諮詢,包括研究應否保留現行檢討方式、應否將最低工資水平與特定指標掛鈎等,諮詢期4月底已完結,但勞工處助理處長何錦標早前表明,最低工資委員會十月才向政府提交最低工資檢討報告,是否一年一檢目前言之尚早。最低工資一年一檢,打工仔還要等多久? 最低工資調整受惠人數 實施日期 最低工資 受惠人數 2023年5月1日 40元 58,600 2019年5月1日 37.5元 91,900 2017年5月1日 34.5元 90,400 2015年5月1日 32.5元 170,500 2013年5月1日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兼職僱員數目由2009年的56,300人增加至2019/2020年的155,800人,增幅為177%。工會及勞工團體一直以來都要求政府取消4-18規定,讓兼職僱員也可以按比例享有全職員工的福利。
你不可不知的勞工法例密碼─4-18!意思即係《僱傭條例》規定僱員為同一僱主連續工作4星期,每星期工作不少於18小時,兩者缺一不可,否則不能享有勞工法例的福利,包括有薪勞工假、年假、病假、產假、侍產假、遣散費/長期服務金,與及每週一天休息日。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兼職僱員數目由2009年的56,300人增加至2019/2020年的155,800人,增幅為177%!工會及勞工團體一直以來都要求政府取消4-18規定,讓兼職僱員也可以按比例享有全職員工的福利。事實上,英國已於2000年訂立法例Part-time Workers Act,令兼職僱員可以按工作時數,獲得按比例全職僱員的福利。 反觀香港有關兼職工平權與取消4-18規定,一直都是「只聞樓梯響」的狀態。據傳媒報導,勞工顧問委員會傾向以4週總時數為計算單位來進行討論(例如每月不少於72小時),不過以4週為單位仍不能杜絕僱主以解僱再聘用方式「中斷」連續性,以逃避提供法定福利的責任。另一方面,立法會文件顯示人力事務委員會於2023年11月才會開始討論有關議題。 如此,香港兼職僱員的保障又得個「等」字。
A May Day without a solidarity march is yet another example highlighting how the Hong Kong National Security Law has taken away
港區國安法令港人失去自由,連打工仔發聲機會也被剝削。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訪港表示「遊行不是表達訴求唯一方式」,指揮棒一揮,昔日勞動節遊行常客、兩大親中建制工會工聯會及勞聯即鳴金收兵,今年不辦遊行。前職工盟兩名成員黃迺元及杜振豪堅持申辦五一遊行,但遲遲不獲批,黃迺元據報於今晨(26日)無故失蹤四小時後,杜振豪中午在社交平台宣佈黃已簽紙取消遊行申請,形容對方情緒崩潰,「顯然承受了巨大壓力」。今年五一,香港不會有遊行示威,香港街頭再聽不見打工仔的吶喊聲。
統計處數據顯示,建造業失業率其實長期高企,最新為4.5%,15,700人失業,較政府擬引入的外勞數目還要多,若政府開綠燈再輸入大批建造業外勞,勢令建造業失業問題雪上加霜。
The government initially proposed a no-cap penalty, with a maximum fine matching the convicted company’s turnover. However, lawmakers from the business sector claimed
香港職安健條例過去二十多年被批評刑罰偏低,立法會今日(19日)三讀通過修例,將嚴重違法個案的最高罰款由50萬元增至1,000萬元。罰則表面看似提高不少,但較2019年初政府建議將罰款與營業額掛勾,其實大大倒退。政府在商界壓力下,同時將循簡易程序審訊的罪行檢控期限,由建議的一年縮減至九個月。修例拖拉多年,打工仔的職安保障卻比原先設計「大縮水」。
The Council of Global Unions (CGU) issued a statement on 18 April to stand with Elizabeth Tang. CGU demands Hong Kong author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