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內容: 最新報告《2022年香港勞工狀況》| 連結加拿大工會 | 香港勞權新聞快訊
彈性工時貌似令打工仔更易規劃工餘的時間,但卻不能確保穩定的收入。英國下議院早前通過一項有關工作可預測性的法案,現正待上議員審議。但法案能否真的保障零散工?
英國最大工會Unite日前派員遠赴香港,分別在中環長江中心門外及長和集團週年股東大會外拉起橫額,橫額上寫「長和:恢復菲力斯杜港四子職務」。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兼職僱員數目由2009年的56,300人增加至2019/2020年的155,800人,增幅為177%。工會及勞工團體一直以來都要求政府取消4-18規定,讓兼職僱員也可以按比例享有全職員工的福利。
你不可不知的勞工法例密碼─4-18!意思即係《僱傭條例》規定僱員為同一僱主連續工作4星期,每星期工作不少於18小時,兩者缺一不可,否則不能享有勞工法例的福利,包括有薪勞工假、年假、病假、產假、侍產假、遣散費/長期服務金,與及每週一天休息日。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兼職僱員數目由2009年的56,300人增加至2019/2020年的155,800人,增幅為177%!工會及勞工團體一直以來都要求政府取消4-18規定,讓兼職僱員也可以按比例享有全職員工的福利。事實上,英國已於2000年訂立法例Part-time Workers Act,令兼職僱員可以按工作時數,獲得按比例全職僱員的福利。 反觀香港有關兼職工平權與取消4-18規定,一直都是「只聞樓梯響」的狀態。據傳媒報導,勞工顧問委員會傾向以4週總時數為計算單位來進行討論(例如每月不少於72小時),不過以4週為單位仍不能杜絕僱主以解僱再聘用方式「中斷」連續性,以逃避提供法定福利的責任。另一方面,立法會文件顯示人力事務委員會於2023年11月才會開始討論有關議題。 如此,香港兼職僱員的保障又得個「等」字。
港區國安法令港人失去自由,連打工仔發聲機會也被剝削。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訪港表示「遊行不是表達訴求唯一方式」,指揮棒一揮,昔日勞動節遊行常客、兩大親中建制工會工聯會及勞聯即鳴金收兵,今年不辦遊行。前職工盟兩名成員黃迺元及杜振豪堅持申辦五一遊行,但遲遲不獲批,黃迺元據報於今晨(26日)無故失蹤四小時後,杜振豪中午在社交平台宣佈黃已簽紙取消遊行申請,形容對方情緒崩潰,「顯然承受了巨大壓力」。今年五一,香港不會有遊行示威,香港街頭再聽不見打工仔的吶喊聲。
英國物價持續高企,2022年平均通漲率達10%以上,惟工人工資增幅未能追上通漲,觸發多個行業工人罷工爭取工人權益。根據英國全國總工會一項調查發現,英國工人在2022年的實際每月工資,在扣除通漲後平均下跌£76。而公共服務行業工人的情況更為嚴峻,實際工資下跌達每月£180,薪酬調整幅度遠遠落後於私營企業僱員。 為應對當前的生活開支危機,不少公共服務行業工會自去年中開始紛紛發起罷工爭取合理加薪。投入罷工行列的工人,行業涵蓋運輸、醫療、教育、策展、郵遞、環境衛生、文職以至紀律部隊等。隨著生活開支危機不斷惡化,罷工在冬季踏入高峰。二月一日,全國就有超過五十萬工人聯合罷工,成為自2011年以來英國最大規模罷工。 在罷工工人的行列中,不泛在香港和中國獨立工人運動中熟悉的臉孔。當中包括曾在香港旅居多年,從事香港和中國勞工研究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高級講師 Dr. Tim Pringle︰鐵木博士。除了勞工學者的身份外,鐵木亦投身參與工會運動多年,同時擔任英國大學院校工會(UCU,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的工會代表。 英國大學職員響應罷工獲學生支持 英國大學院校工會於去年10月表決通過罷工,要求改善工作環境、薪酬待遇及要求院校撤回削減退休保障的計劃,因削減方案將導致一般教職員損失達35%的退休收入;這一輪的工業行動獲全英國83所大學職員響應參與。作為工會代表,鐵木日常需處理會員組織和勞資糾紛的工作。在罷工期間,鐵木則擔起了組織會員罷工的責任,當中包括動員會員參與罷工投票、編制糾察線的當值人員更表和籌辦相關活動等;另一方面,鐵木更積極聯繫學生團體爭取學生支持罷工,並與學生商討制定其他教學方案,務求令罷工對學生的影響減至最低。根據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大專學生支持教職員罷工。英國最大學生會聯合會,全國學生會(The 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 )亦表態支持罷工,學生會更於2月9日組織師生團結日聲援罷工。 保守黨管治削工會力量 在接受香港勞權監察訪問時,鐵木強調經歷保守黨政府的12年管治,工會力量和工人待遇不斷倒退;例如英國工人的實際工資在過去12年來不升反跌,導致工人和工會處於較以往更弱勢的位置,而法例對工會發起工業行動的法定門檻越來越高。例如,法例規定罷工需要通過由會員表決,投票率需要達會員人數50%以上,獲簡單多數支持罷工才可以合法採取工業行動。此外,保守黨早前提出反罷工法案,限制醫護、教師等關鍵公共部門人員發動全面罷工。因此他對這新一輪罷工的高會員參與率以及罷工得到公眾廣泛的支持而感到鼓舞。他認為工會日常深耕細作的組織工作,與會員維繫緊密的溝通,是動員會員響應工業行動的關鍵條件之一。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署今年一月公布數字,英國失業率處3.7%低位水平,而職位空缺則高達一百萬。 鐵木指出英國正面臨勞工短缺,失業率處於多年新低,工人階級理應處於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與資方議價。再者生活開支危機已迫在眉睫,工人和工會的加薪訴求更言之成理,罷工因此得到公眾與傳媒的諒解和支持。但奈何保守黨政府卻持不向工會妥協的態度,無視工人和工會的訴求,令工潮處於膠著狀態。他估計其背後原因與保守黨政府一貫壓制工會的政策同出一徹,因政府恐怕公營服務業工會若在勞資糾紛的博弈中取得上風,將會做成骨牌效應,令私營企業的工會跟隨提出加薪的訴求,從而壯大工會運動的聲勢。但鐵木分析現時的情況與80年代戴卓爾夫人政府,有系統、有規劃地透過不同機制摧毀工會的政策有所不同。他觀察現行一些針對工會的措施和策略均是以回應當前的危機為主,再者現政府不論在政治、經濟、民生和外交所面對的問題已應接不暇,故長遠打壓工會不是政府的優先事項。 雖然近月工潮的前景至今仍未明朗,不少工會與資方達成協議的基礎還有一段距離。但鐵木對英國工運未來的展望仍然審慎樂觀。他認為這一輪工潮是重振英國工運的契機,並有助重建工會的會員基礎和重塑工會與公眾的關係。但工會同時亦需注入創新和有效的組織手法,組織例如非正規行業和不同族裔的工人,為工會運動帶來新動力、以及爭取更廣泛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