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is issue: The 16th Anniversary of the Hong Kong Bar-bender Strike | HK Diaspora Trade Unionists | Event Recap | HK
民主派47人初選案,最後一名被告、前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8月28日完成作供。余慧明稱,從2019年社會運動政府對市民訴求視若無睹,至2020年醫護罷工吸取的經驗,若本身沒有足夠話語權,政權不會與其對話,故決定參選立法會。余強調無意「攬炒」,進入議會旨在爭取雙普選。她又質疑反修例期間無官員及警員要問責,卻有很多示威者被拘控,直言:「我永遠企喺雞蛋嘅一方。」 案件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審理,余慧明8月23日起出庭自辯,前後4天,28日完成作供。余慧明在代表大律師石書銘主問下稱,自2010年畢業自中大護理系後加入醫管局工,2019年底成立醫管局員工陣線工會,擔任理事會主席,成立初期約有1,000名會員,工業行動期間會員有近20,000人。 疫情期間要求政府對話被拒 經合法程序後展開罷工 余慧明解釋,2020年初針對當時出現的疫情發起工業行動,疫情初期是以和平手法,例如發表公開信,希望醫管局回應訴求盡早封關,工會又曾電郵邀請時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對話不果。余指工會當時召開特別會員大會,經合法程序後開始罷工,其間曾與醫管局公開對話,但對方沒有直接回應訴求,反而「遊花園」。余指工會當晚遂宣布談判破裂,進入下一階段罷工,因工會認為封關一事醫管局無法作主,故邀請與特首林鄭月娥對話,惟林鄭透過醫管局轉達訊息,拒絕對話。 余透露,罷工期間曾接獲相信屬「政府中間人」的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告知,他擬將全面封關訴求包裝成「禁止世衛定為高風險者」來港,並向政府推銷此建議,工會認為其建議可接受。不過,政府翌日政策出台後變成內地訪港人士須接受14日隔離措施,與工會預期有落差,工會遂繼續罷工,四日後表決通過結束行動。余交代罷工始於2020年2月3日,2月7日結束。她形容當時感到極度失望和不甘,認為已沒有辦法爭取到進一步封關,工會發起投票是否延續罷工,最終在4,000多票反對、3,000多票贊成下結束罷工。 被問到為何參加立法會選舉,余稱2019年見到政府無視市民訴求,加上2020年工業行動期間直接和政府交手經驗,令她明白「無話語權,政府唔會同我哋傾」,因為「佢唔係一個民選嘅政府」,認為只有全民一人一票產生的特首才會向市民問責。此外,余亦不滿立法會衛生服務界前議員李國麟的表現,遂於3月中決定以個人名義出選立法會。 攬炒想法非來自戴耀廷 市民怒火早已蔓延 至3月底,余在facebook發布題為〈踏上這攬炒旅途〉帖文,她指撰文時尚未得悉會有初選,撰文「純粹為正選鋪路」,而自己提及「攬炒」的意思也並非源自初選發起人戴耀廷。她形容爭取五大訴求為「攬炒旅途」,願意以合法方式爭取,「攬炒」一詞意指即使自己利益受損,亦要增加政府不聆聽民意的代價。余強調想要雙贏局面,如果政府不回應民意才會導致她在帖文中所說的「雙輸情况」。她直言:「其實呢個唔係我想要,我想要嘅係一個win-win(雙贏)。」 余又補充,「攬炒」字眼源自電影的對白,法官李運騰稱出自《飢餓遊戲》,余指即「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如果我們將毀滅,你也將與我們同歸於盡)」,認為當時市民「已經畀政權燒着緊」,示威者要政權付出代價,余亦願意以合法方式抗爭。余舉例指「大三罷」會令政府面對重大政治壓力,「但係呢個行動都係《基本法》保障下面我哋有嘅權利同埋自由,所以我係希望用一個非暴力嘅方法,法律容許嘅框架之下去做一啲抗爭,令到政府聆聽民意,回應訴求。」 政府若肯放下身段「有得傾」 余強調,文章主軸圍繞爭取五大訴求,若政府回應民意,雙方是「有得傾」,但重點是政府肯放下身段。李運騰問,是否代表五大訴求沒有讓步?余否認,並指她主張「高姿態嘅談判手法」。李官再問,是以「攬炒」「恐嚇」政府回應?余表示:「呢個只係一個姿態,唔係一個恐嚇,所有嘢都有得傾。」 余在提名表格附上政綱單張,提及若當選定承諾行使反對權,反對一切議案,直至政府全面回應五大訴求。余庭上補充,只要政府能就實現雙普選訂下白紙黑字時間表,她會接受,若政府反口,就會按承諾行使反對權。 余又稱,文章提到「把制度推倒重來」是指以雙普選取代現有制度,認為落實真普選能解決僵持局面。法官陳慶偉稱沒普選的國家未必不民主,並談及英國脫歐。余稱起碼外國可舉行公投彰顯民意,「我哋連公投都冇」,而且英國有很多民選議員,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直選議席卻減少。 余:否決預算案是合法合理手段 〈踏上這攬炒旅途〉一文亦曾提及以「攬炒」議會和民主派取得逾35席為手段,全面否決政府議案為目的。余供稱用錯「目的」一字,她的目標並非爭取否決議案,而是雙普選,「我哋唔係剩係想破壞,而無建設」。控方質疑余將帖文視為參選宣言,應該花了不少時間撰文,余回應:「始終我真係一個政治素人,用字未必正確。」控方盤問指,否決預算案是否為爭取五大訴求的合法手段,余稱是合法且合理的手段。控方稱,余有意和其他立法會議員攜手合作否決財政預算案。余慧明強調,每一個議員都是獨立個體,「我無辦法迫人去做」。
Hui Lai-Ming, social worker and trade unionist, unites UK Hongkongers and carries on Hong Kong’s fight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
無論在工會以至示威現場,許麗明經常為同僚發聲,面對高牆毫不畏懼,冷靜擔當調解角色,一直同行至找到出路。縱然承受沉重壓力,她還是堅守至最後一刻。從煙霧瀰漫示威現場走至安靜沉穩的英國,許麗明卻沒有在彼邦樂土停下來,來英不足一年即成立組織團結在英港人,繼續宣揚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延續同路人未完成的夢想。
香港企業最遲七月進行年度薪酬調整,大部分打工仔今年是否有人工加、加幅多少相信已塵埃落定。年初香港政府恢復通關,唱好經濟前景,大半年過去,僱員卻未見分到多少成果。統計處數字顯示,今年首季就業人士實質薪金指數僅得1.1%按年增長,微薄升幅彌補不了過去兩年的工資負增長。未來一兩個月企業將陸續釐定明年薪酬預算,僱主如果不想見到員工「返工諗轉工」,在經濟持續增長及通脹壓力升溫下,就要開出一個合理的調薪幅度,才能留住優質員工。
,指控前僱主違反《性別歧視條例》。法官昨日(17日)頒下判詞,裁定女經理勝訴,下令中旅貨運須向該前僱員就收入損失及情感損失賠償約93萬。
香港政府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大規模輸入外勞,砸爛兩萬港人飯碗,聲稱屬下工會有41萬會員的的工聯會先後多次就新政策出新聞稿回應,由政府公佈方案前反對「無節制、無諮詢」輸入外勞,至大局已定後,改口要求政府為計劃設立限期。由反對變接受,還要求港府提供內地司機到港工作的職業轉介服務,短短一個月間極速變臉。
繼上次於雪埠(Sheffield)舉辦「在英港人勞工權益講座」後,我們於剛過去周日(6/8)及周二(8/8)在曼城及伯明翰與不同團體合辦兩場「在英港人勞工權益講座」及「香港工運歷史展覽」,反應踴躍,兩次活動共吸引超過100人出席。
This month, we bought the labour rights talk and exhibition to Manchester and Birmingham. It's most encouraging that we met over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