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後經濟復甦乏力 去年工潮創七年新高 

中國疫後經濟復甦不似預期,各地掀起企業倒閉及裁員潮,欠薪、減薪、無償加班俯拾皆是。勞權組織中國勞工通訊(China Labour Bulletin, CLB)數字顯示,2023年全年中國有多達1,793宗工人集體行動,較2022年多出逾一倍,創近7年新高。中國經濟不景氣,引發不少勞資糾紛,加上青年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社會躁動儼如隨時爆發的活火山。

/

英最低工資增幅較港高逾一倍 一年一檢刻不容緩

英國政府上周宣布,明年4月將國民生活工資( National Living Wage)由現時每小時10.42鎊(101.8港元)增至11.44鎊(111.8港元),增幅9.8%,涵蓋範圍由現時的23歲及以上僱員,擴大至包括21至22歲全職人士。英國在1999年設立最低工資制度,每年調整一次工資水平,到2016年更推出國民生活工資,作為25歲以上勞工之最低工資率,國民生活工資與入息中位數掛勾。由2011年到明年,英國最低工資上升88%,反觀香港自2011年推行最低工資至今,工資水平只增加43%,兩地增幅相差逾一倍。港府遲遲未肯落實最低工資一年一檢,令基層僱員工資長期滯後。

英國工運聲援47人案被告  

47人案再度開審,全球各地均有聲援行動,日前(11月26日)英國勞工組織前往中國駐倫敦大使館外舉行集會,逾百人參加。是次行動得到十多個英國工會及在英港人團體支持。

施政報告|勞工政策交白卷 一味搶人才擴至越南、尼泊爾、老撾

香港特首李家超今日(25日)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講辭長202分鐘,但勞工政策卻交白卷,一味吸納海外人才來港,除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又開放越南、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然而勞工權益卻無寸進,打工仔關注的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及修改418連續性合約規定兩大議題,政府繼續採取拖字訣,未肯落實推行時間表。 

【移英港人就業調查】近半人不知有工會 語言、交通、缺求職經驗並列搵工主要困難

伯明翰大學商學院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謝馥盈博士與移英港人團體West Midlands Hongkongers Support CIC 於9月22日公佈移英港人就業情況調查結果。調查在今年5至7月進行,成功訪問449名移英港人,近七成為35至54歲並持有大學或以上學歷的人士,約半數常住西密德蘭(West Midlands),過半數已在英國定居一年或以上。

工聯會反輸外勞極速變臉

香港政府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大規模輸入外勞,砸爛兩萬港人飯碗,聲稱屬下工會有41萬會員的的工聯會先後多次就新政策出新聞稿回應,由政府公佈方案前反對「無節制、無諮詢」輸入外勞,至大局已定後,改口要求政府為計劃設立限期。由反對變接受,還要求港府提供內地司機到港工作的職業轉介服務,短短一個月間極速變臉。 

平台經濟興起 多國改革勞法保障平台工人 港府兩年原地踏步

裁定物流平台公司「Zeek斑馬到家」六名送貨司機追討欠薪得值,首次確立確立平台工作者並非自僱的案例,對同業極具參考價值。事實上,勞工及福利局兩年前已表示計劃透調查了解平台工作者的情況,但時至今日勞工處仍在蒐集數據的階段。反觀其他國家,早推出一系列政策改革保障平台工人權益,其中西班牙於2021年率先立法確立外賣車手僱員身份,歐盟更擬立法確立平台工作者的僱員身份。

/

香港侍產假福利大落後   難怪出生率全球最低 

在香港當爸爸不容易。正當不同國家在面對出生率下降的問題時,都著力增加男士侍產假以及父母育兒假期與福利,透提供家庭友善的育兒環境,以鼓勵生育,反觀香港作為最球出生率最低的地方,打工仔拗到出牙血才有5天侍產假,至於育兒假期更連樓梯聲也未曾響過,大落後於世界潮流。 

1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