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結果揭盅,一如所料工黨以壓倒性姿態獲勝,650名下議院議席中取得超過400席。工黨上場,結束保守黨長達14年的執政,英國勞工政策將出現什麼改變?工黨在選舉中推出的「新政—使工作獲合理回報的工黨計劃」(New Deal—Labour’s plan to make work pay )勞工政綱,承諾上場百日內取締剝削性的零工時合約 (Zero-hours contracts)、防止僱主以「先解僱、再聘用」(Fire and rehire)的不良手法剝削工人,以及劃一不公平解僱、育兒假、病假的領取資格。
五年過去,數以百萬計香港人經歷這場前所未有的2019年反修例運動,經歷政治上醒覺,帶著這份醒覺有人選擇離開,有人選擇留下來,這場齊上齊落的運動對香港人未來民主運動有何意義?
勞工研究者區龍宇,年輕時已積極參與社運,中學時參加保釣運動、學聯活動,執教鞭同時多年來熱衷筆耕,由中英談判時探討香港前途問題,至出版著作討論中國經濟崛起、以至全球化下的中國勞權問題,目睹香港人爭取民主的步伐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2019反送中運動有所突破,筆鋒一轉在不同媒體平台撰文關注運動發展,最近一本著作《Hong Kong in Revolt The Protest Movement and the Future of China》(起義中的香港:抗議運動與中國的未來)更透過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的實地考察,對運動的國際線、大台、以至後物質主義等提出了一些反思。著作現已譯成法文、德文、日文等外語版本。
英國大選在即,工黨在競選政綱中表明取締零工時合約 (Zero-hour contracts)成為該黨最重點的勞工政綱。零工時合約常見於基層前線工種 ,早前一些港人組織調查便發現,不少移英港人也是從事這類不穩定的就業。在勞資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零工時合約讓僱主能規避給予正式員工的津貼及待遇,變相成為剝削勞工的捷徑,英國蘭卡斯特大學The Work Foundation在今年三月發表關於英國零工時合約的研究,指英國零工時合約創下歷史新高,年輕人成為主要受害者。基金會的研究主任Alice Martin分析指:「零時工合約曾被譽為彈性工作的解決方案,但我們的研究顯示,往往只有僱主有選擇權,勞工卻沒有。」 去年新增13.6萬零工時合約工 16至24歲青年佔65% 零工時合約指勞資雙方並未在簽約時訂定最低工時,這意味僱主可根據公司需求安排工作,勞工亦可拒絕接受公司指派。零工時合約工作者享有法定年假和最低工資,法律規定僱主不可禁止他們尋找工作及接受其他僱主的工作,與此同時,零工時合約工無法享有病假薪酬、有薪休假等福利。 上述研究顯示,去年與前年相比,英國新增了13.6萬名零工時合約勞工,當中65%即8.8萬人為青年,年齡界介乎16至24歲,增幅達23%,直至2023年英國青年勞工中有高達474,000屬零工時合約。英國目前有110萬人為零工時合約勞工,其中約四分之三(73.5%)的工作沒有保障,只有6.1%處於穩定的就業狀態,具有固定收入並享應得的權利。有關數據反映,只有極少數的零工時合約工作者能夠享受到穩定的薪酬和權利。 專家促加強規管 平衡工作保障與彈性 研究進一步分析,目前英國狀況是黑人勞工比白人勞工簽訂零工時合約高出2.7倍,而其他多元種族的勞工又比白人工作者簽訂零工時合約多出2.3倍。另外,女性又比男性高1.2倍,而年輕人更比其他年齡層簽訂零工時合約多5.9倍。「數據反映,零工時合約對某些工作者的影響更大,而年輕工作者,特別是年輕女性,更是政策制定者不作為的主要受害者。」Alice Martin形容。她指,縱然有一小撮專業人士熱衷於這種工作模式,但根據調查,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零工時合約代表了不穩定性。「過去十年裡對零工時合約的不作為,英國已經落後了,現在我們的年輕一代正在為此付出代價。其他國家不是禁止零工時合約,就是對此進行嚴格的監管,我們需要趕上步伐,在工作保障與保持彈性之間取得平衡。」 為此,基金會提出多項建議,包括,一.僱主對於所有形式的僱員提供合約工時,如每週工時、每月工時或年工時等;二.如果屬臨時性質,員工可要求在零工時合約下的第一天提出靈活工作,他們既有的合約工時應受到保障,當臨時工作結束後須恢復原有安排;三.若某人的工時比合約工時多出25%以上,他們有權要求修改合同,按其願意可在新合同反映他們的實際工時;四.僱主要求的工作時數若沒有規律,需要提前三周通知員工班次,並確保臨時取消班次時員工有權獲得補償。五.擁有250名或以上員工的僱主需要每年提交關鍵的就業數據報告,包括就業合同(例如全職、兼職、零工時合約和代理)和員工更替率,以便政府更好地作出規管。六.增加勞動市場執法的資源。 6%移英港人屬零工時合約 工黨提廢除 事實上,零工時合約也影響不少移英港人,根據英國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商學院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謝馥盈與移英港人機構West Midlands
追新聞在2024年6月11日刋登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回應港府對他及其他五名海外社運人士的最新打壓措施。
縱然維園六四燭光不再,但有幸站在同時兼容支持台灣民主聲音、聲援烏克蘭吶喊的國會廣場,享有自由發聲權利的海外港人,應團結一致,互相守望,繼續將堅持真相、拒絕遺忘的聲音散播開去。不怕,我們有彼此。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在2024年6月3日接受棱角訪問,鼓勵身享有更大自由的海外港人,負起更大負任,堅持守護真相,毋忘六四,把拒絕遺忘的聲音延續和散播開去。
香港最低工資引入「可加不減」方程式,美其名讓僱員共享經濟繁榮,現實是玩弄數字遊戲,加薪還要「過三關」。根據統計處數字作分析,最低工資由2011年推行至今,若按新設方程式計算,在「經濟增長」因素部分,有多達9年員工薪酬不獲調整,餘下4年合計加薪1.67%,即過去13年平均每年僅加0.13%。由此推論,日後最低工資調整在經濟增長部分很可能長期「食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