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早前宣布外籍家務工「規定最低工資」微調2.2%至5100元,每月膳食津貼則連續兩年凍結,下限維持1236元不變。膳食津貼按照甚麼機制調整,政府一直未有清楚說明,每年加多加少似是政府說了就算。翻查以往數據,外籍家務工膳食津貼過去十年增加19%,但同期食品類消費物價指數卻上升27%,膳食津貼的實際購買力逐步被侵蝕,以一日三餐計算,新津貼僅夠每餐花13.7元,連一個快餐店魚柳包也買不起。
連續兩年凍結膳食津貼 加薪幅度三年新低
香港外籍家務工的規定最低工資9月30日起,由4990元加至5100元,加幅2.2%,是過去三年來的最低增幅。近十年無論經濟好與壞,外傭工資增長總是在一百元左右徘徊。除了最低工資每年會調整外,外傭的膳食津貼亦會一併檢討。根據聘用外籍家務工的標準僱傭合約,僱主須為外傭提供免費膳食,但亦可選擇以膳食津貼代替,外傭無權拒絕。政府早前宣布,膳食津貼今年維持不變,為每月不少於1236元,已是連續第二年凍結。以此水平計算,即平均每日僅可花41.2元用膳,三餐折合每餐只可用13.7元。
13.7元可以吃甚麼?根據連鎖快餐店麥當勞2025年最新定價,現時魚柳包每個售14元,即每餐膳食津貼連一個魚柳包也買不起。另外,在港有多間分店的兩餸飯專門店「權發小廚」,兩餸飯每盒售43元,13.7元只夠買三分一盒兩餸飯,又或者一盒飯要分三餐食。
調整機制不透明 津貼實際購買力倒退
外傭膳食津貼低得異常不合理,更關鍵的是調整機制欠缺透明度。政府在最新新聞稿中提到,調整外籍家務工最低工資會按既定機制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香港過去一年的經濟表現、勞工市場狀況、短期經濟前景、僱主負擔能力、外傭的基本生活需要及不同持份者的意見。雖然部分因素屬主觀判斷,但至少有一套可參考的機制。反觀膳食津貼,政府從未清楚說明調整準則,為何連續兩年「維持不變」也無交代,更缺乏科學數據支持。這種由官員「拍腦袋」決定的做法,公正性難免受質疑。
資料顯示,外籍家務工膳食津貼十年間僅上升約19%,然而同期食品類消費物價指數升幅達27%,意味膳食津貼的實際購買力已明顯下滑。若以2016年為基準,現行津貼的實際價值僅相當於約970元,嚴重影響勞工生活質素。香港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FADWU)早前建議政府將膳食津貼提高至2700元。
新加坡訂明三餐營養標準 港沒規定每日膳食次數
事實上,香港為外傭訂立的膳食安排一直備受批評。國際上不少地區已訂明僱主必須為外傭提供三餐,例如新加坡,勞工部明確要求僱主確保三餐營養均衡,並在指引中列出食材組合範例:早餐建議提供4片塗抹醬的麵包,午餐與晚餐包括1碗飯+¾杯蔬菜+掌大的肉類+水果。至於香港,現行標準合約只要求僱主免費供膳或發膳食津貼,對每日膳食次數、食材或營養均無具體要求。勞工處在《聘用外籍家庭傭工實務指南》中雖提醒僱主應確保外傭獲得足夠膳食,並顧及健康及宗教需求,但該指南並無約束力,亦缺乏監管及投訴機制。過去曾有工會揭露,有僱主僅提供一天一片麵包便算作「免費供膳」。
目前香港有逾三十萬名外籍家務工,他們是本港家庭運作的重要後盾,多年來默默承擔照顧者的責任,卻往往被忽視在制度的邊緣。作為同樣依賴勞動維生的你和我,更應與家務工站在同一陣線,因為爭取合理待遇,無關膚色與國籍,而是最基本的人道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