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會空間迅速收窄,令香港的獨立工會運動面臨生死存亡的威脅。在瞬息萬變的政治格局中,沒有人可以準確判斷香港勞工運動的前景。本文將會扼要討論在可見未來,香港獨立工會面臨的挑戰。
日前有報導指,勞工處有意將現行4.18條例作出修訂,由以往連續4星期、每星期最少工作18小時,更改為以連續4周的總工時計算,具體建議方案包括72、68或60小時等。現行4.18規定令不少兼職工員工失去各項勞工保障(例如有薪假期、有薪病假產假、長服金遣散費等),更製造法律漏洞令無良僱主有機可乘,為人詬病。不過,綜觀報導所列的不同方案,只是換湯不換藥,難以堵塞現時法例漏洞,甚或可能製造新的零散工剝削模式。
裁定物流平台公司「Zeek斑馬到家」六名送貨司機追討欠薪得值,首次確立確立平台工作者並非自僱的案例,對同業極具參考價值。事實上,勞工及福利局兩年前已表示計劃透調查了解平台工作者的情況,但時至今日勞工處仍在蒐集數據的階段。反觀其他國家,早推出一系列政策改革保障平台工人權益,其中西班牙於2021年率先立法確立外賣車手僱員身份,歐盟更擬立法確立平台工作者的僱員身份。
國安法實施三年以來,港府引入一系列「國家安全」的要求,由強制宣誓至國安法入職考試,一再以「國家安全」凌駕專業,引發公務員離職潮,過去三個財政年度有8,692名公務員辭職,數字屢創新高,截至2022年12月底,公務員編制有多達18,806個空缺尚未填補。
在香港當爸爸不容易。正當不同國家在面對出生率下降的問題時,都著力增加男士侍產假以及父母育兒假期與福利,透提供家庭友善的育兒環境,以鼓勵生育,反觀香港作為最球出生率最低的地方,打工仔拗到出牙血才有5天侍產假,至於育兒假期更連樓梯聲也未曾響過,大落後於世界潮流。
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5月31日在立法會接受議員書面質詢時透露,目前全港有17個泳池因人手問題只能局部開放,局方正研究從粵港澳大灣區招聘引入救生員的可行性,同時正就聘請外判商為轄下公眾泳池提供
2012年,梁振英在競逐特首時公開承諾會逐步降低對沖比例,一晃眼十年,橫跨三屆政府,方案改了又改,日子拖了又拖。正當大眾以為大局已定,政府近日又放風,稱正研究容許僱主毋須設立專項儲蓄戶口,以應付日後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開支,改由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破欠基金)「兜底」,再一次向商界「跪低」,完美演繹今日的我如何打倒昨日的我。
上月,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突然表示,政府擬推行輸入外勞新計劃,涉及建造及運輸兩個行業,將於年中提出具體建議。此計劃到底「新」在哪裡?對工人就業又會帶來什麼衝撃? 綜合現有資料,新計劃將繞
英國物價持續高企,2022年平均通漲率達10%以上,惟工人工資增幅未能追上通漲,觸發多個行業工人罷工爭取工人權益。根據英國全國總工會一項調查發現,英國工人在2022年的實際每月工資,在扣除通漲後平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