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輸台灣、輸日本,連墨西哥都追唔上,香港仲叫「國際城市」?

港府5月1日起將最低工資增至42.1元,兩年累積加幅5.25%,即平均每年僅加2.625%。其實多個國家早在年初已相繼調高最低工資,單計2025年加幅已跑贏香港,其中歐盟有22個國家設立最低工資制度,大部分加幅都超過6%,升幅最高的土耳其加幅更達30%。而位於北美的發展中國家墨西哥,增幅亦有12%。

有汗出無糧出|欠薪罪行越判越鬆手 去年平均罰款2,865元創3年新低

近日結業的海皇粥店,有員工踢爆公司指自去年一直拖糧, 打工仔最怕有汗出無糧出,政府多年來對外聲稱嚴打欠薪罪行,但據勞工處數字顯示,去年欠薪判處的罰款,平均每張傳票僅為2,865元,金額屬近3年最低,最高罰款金額的定罪傳票亦只是罰10,000元,僅及現行法例最高罰款35萬的2.9%,同樣創3年來新低。

結業潮|破欠基金料今年虧損逾億 餐飲建造發放款項較兩年前增近兩倍

開業33年的海皇粥店(5月7日)宣布全線結業,公司發信全體員工建議他們向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索償,約八十名員工被拖欠超過800萬元薪金及解僱補償。經濟不景,企業倒閉潮不絕。勞工處數字顯示,餐飲服務活動向破欠申請的個案已連續三年登上榜首,而去年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向餐飲服務活動及建造業發放的特惠款項,分別達4,550萬及4,360萬元,較前年分別增加30%及91%,較2022年更有近兩倍增幅。 申請個案激增,基金入不敷支,上個財政年度截至2月已錄得2,410萬元虧損,在經濟大吹淡風下,政府預料今個財政年度虧損更會增加3.7倍至1.131億元。

工殤紀念日|提高罰則兩年成效不彰   致命工傷定罪最高僅罰12萬

過輕的問題,至今仍遭詬病。最新數字顯示,新例由2023年4月28日生效以來,截至2月底,勞工處就25宗工業意外引用新例提出檢控,其中4宗已完成法庭程序並定罪,涉及16張定罪傳票,最高僅罰12萬元.僅佔新例最高罰則300萬元的4%  。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針對致命工業意外的定罪傳票,每張判處的平均罰款一直維持在2萬多元,未見顯著提高,修例阻嚇力明顯不足。

港府強扣移英港人逾320億MPF  投資表現差過去4年人均蝕1.1萬元   

港府2021年起在未有修例下強扣移英港人強積金(MPF),4年來扣押的資產超過32.5億英鎊(港幣約321.5億元)。英國傳媒早前報道,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與滙豐控股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一次會談時,質問滙豐凍結香港移民近100億MPF事宜,英國外交部也證實已向港府提出關注,但事件至今未見新進展。香港MPF投資表現一直備受批評,積金局數字顯示,過去4年MPF累積虧損525.1億元,平均每人蝕逾1.1萬元,保守估計移英港人4年間合計損失近14億元,更惡劣是他們何時才能取回辛苦累積的血汗錢,目前仍是個謎。

建造業屢爆剝削外勞醜聞 擴輸外勞計劃成貪腐溫床

廉政公署今日(4月22日)起訴一名分判商,涉嫌與外勞工頭串通,向21名輸入外勞收賄合共100萬元,違反《防止賄賂條例》及《刑事罪行條例》。案情透露,承建商合約規定工人薪金為每日1,350元,但分判商告知工人每日實際薪金只得780元至1,150元,並要求他們出糧後要將差額退還,涉款逾100萬元。外勞為保飯碗被迫啞忍。

紐約市數碼平台外賣員成功爭取最低工資167港元 香港仍原地踏步

香港平台外賣員一般被視為自僱人士,勞工保障無緣問津,在美國的紐約市,同是外賣車手,近年卻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國紐約市長 Eric Adams 宣布,由 4 月 1 日起,紐約市超過六萬名數碼平台外賣員的最低工資將按通脹調高至每小時 21.44 美元(167港元)。紐約市是全美國首個為數碼平台外賣員設立最低工資的城市,讓長期被忽視的外賣員終於獲得更合理的薪酬保障。

港府盲目輸入外勞 半年批准個案激增134% 拒絕率僅0.31%

港府懶理個別行業失業率激增,繼續盲目輸入外勞,近月「盲批」情況更變本加厲。最新數字顯示,2024年下半年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批准4,020宗申請,較同年上半年大幅上升134%。有負責審批外勞申請的勞工處員工爆料,指管方為達績效指標(KPI),每名員工每月處理個案數量倍增至40宗,被迫對充滿水份的個案隻眼開隻眼閉,把關形同虛設。勞工及福利局最近答覆立法會特別財委會,透露優化計劃2023年年9月4日起推行,截至今年2月28日 ,有35宗外勞申請被拒絕,佔同期接獲11,342宗申請的0.31%。

公義或許會遲來 但不會缺席

全球民主面臨大倒退,眼見各地獨裁者肆意作惡,卻未受應有制裁,難免令人沮喪。但在紛亂世局中,仍有令人鼓舞的事例,顯示「公義或許會遲來,但總不會缺席」。

1 2 3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