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北「口裡說得」行動卻很誠實 工聯會自闀遊行集會自由成泡影

「在一百多年前的五月一日,我們的工會前輩就發動總罷工、遊行示威,爭取改善勞工條件。」、「維護勞工權益是工會的天職!」這兩句分別是工聯會黃國與吳秋北在該會之前發起的「五‧一」大遊行上說出。從前,工聯會每年5.1都會舉辦遊行至2019年止,原因為何不言而喻,近日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說,香港需要策略性地找「關鍵點」扭轉部分國家的偏見,點名工聯會重辦五一遊行。崩口人忌崩口碗,吳秋北隨即火力全開不點名批評張所建議是「反中亂港套路」。真理從來愈辯愈明,今天就看看工聯多年高舉的「工道」究竟是甚麼!

施政報告|勞工政策失焦 放寬大學生讀再培訓 擴大輸入海外人才

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面對經濟逆轉、結業潮殺埋身,李家超未有提出具體措施助本地勞工解困,反而繼續加大力度輸入海外人才,包括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大學名單,又把計劃內高收入人才的首個簽證期限由兩年延長至三年。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檢視僱員再培訓局營運模式,李今宣佈明年初開始取消報讀再培訓課程學歷限制,即大學以上學歷也可報讀。政府一方面大開中門搶海外人才,同時卻鼓勵本地高學歷人士報讀過往為基層勞工而設的再培訓課程,人才政策配置混亂。

移英港人投身NGOs助港人認識歧視
學習對不同種族開放包容 融入英國生活

在街上曾否遇過有人對著你大聲講:「Ching Chong……Ching Chong……」模仿華人口音說話?若你的英文名字叫阿Lam(跟Lamb發音相近)或者Apple是否總會被多口的同事用來開玩笑?一有粗重功夫,上司總是指派你去頂,偏偏不叫體型魁梧的同鄉處理?有些移英港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間或多或少曾遇上類似情況,但每每卻未必懂得處理。

傘運·工運︳十年拾遺 記香港人同行的民主苦路

傘運十年,79天的佔領未能改寫香港政制,佔領區曇花一現的烏托邦早已煙消雲散,看到「由治及興」後慘不忍睹的香港,不禁要問,十年前流過的淚與汗有何意義﹖今天我們嘗試從工運的角度找找答案。眾所周知,「和平佔中」因雙學介入而徹底改變運動方向,成為一場由學生主導的公民抗爭運動,學生是最純粹最有感召力的,而工會則是最具組織力與行動力的一群,縱觀古今中外,工學連結是推動民主的重要力量,2014年的雨傘運動亦然。這場看似失敗收場的運動,實則吹響公民覺醒號角,在每個香港人心中種下民主的種子,在不同行業與界別延續雨傘精神。

記者及家人遭滋擾恐嚇 中共打壓異見流氓手段殺入香港

香港記者協會早前指今年6至8月間,數十名記者及家人以至家人的僱主與鄰居均受到滋擾與恐嚇,包括記協執委,當中提到的情節令人聯想到中共打壓異見的流氓手段,若當局威迫不能令有關的組織「自動消失」,便以法外方式滋擾對方生活,以親人作威脅,直到受打壓人士承認不了妥協屈服。中共打著無產階級革命起家,深明工人團結的力量,過去十年無間斷高強度打壓內地工會與工運領袖,與今天記協及新聞從業員面臨的如出一徹,可見中國式流氓手段打壓工會已殺入香港。

拖欠強積金個案創三年新高 分層遞增附加費構思淪空談

大型健身中心舒適堡被揭未有為員工繳付強積金後突宣佈結業,事件揭示隨著經濟下滑僱主拖欠強積金有日趨猖獗之勢。強積金管理局資料顯示,在2023/2024年度,積金局就拖欠供款個案發出逾37萬份付款通知書,為96,600名僱員追回1.55億元欠款,無論付款通知書數目還是討回的供款,都創下近三年新高。積金局一直遭詬病打擊違規僱主軟弱無力,主席劉麥嘉軒去年4月曾公開表示正研究推行分層附加費安排,若僱主超過指定期限仍未清繳拖欠供款及附加費,欠款附加費會相應遞增。不過有關構思提出近一年半,至今未見當局有任何實際改革行動,變相縱容無良僱主繼續剝削。

疫後罷工停不了 中國工運何去何從

新冠疫情壓垮中國經濟,疫後製造業依然疲弱,工廠倒閉、外商遷移,大量老闆「跑路」,苦苦經營的則把壓力轉到下層工人身上,拖欠工資、拒納社保,甚至削減工時迫員工自行離職等,早前江蘇無錫的比亞迪工廠工人罷工,竟然是反對公司禁止加班,因為工資水平太低,如果不加班根本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開支。不幸的是,中國頻繁的罷工卻遭受政權粗暴介入壓制,特別在經濟下行時罷工對資方威脅減少,變相令力量減減弱。

零售業失業人數半年激增近四成半 開工不足僱員升逾七成

香港零售業持續低迷,《彭博》日前報導指曾雲集名店的尖沙嘴1881 Hertiage亦變死場,30間店鋪只餘3間繼續經營。另繼早前有多間大型超級市場停運部份分店後,連鎖家品店實惠位於北角健威坊及堅尼地城分店近日也相繼結業。統計處數字顯示,過去半年零售業失業率飆升1.4個百分點,失業人數勁增44%;就業不足率則升0.7個百分點,就業不足人數增73%。零售業打工仔飯碗不保,但政府過去一年輸入外勞毫不手軟,單是今年4至6月本港已輸入1,035名零售業外勞,有立法會議員甚至提出為零售業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懶理業內從業員的困境。

1 2 3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