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早前發表《2025年美國販運人口報告》,指香港政府在消除販運人口方面未完全達到最低標準,與去年相比未有明顯改善,故再次列入「第二級別監察名單」(Tier 2 Watch List),與剛果、盧旺達、伊朗等並列。
職場欺凌在香港屢見不鮮。從醫護到餐飲,近年多宗事件揭示出職場內部長期存在的壓迫文化。勞工界多年來一再呼籲政府立法防止職場欺凌,卻始終得不到正面回應。反觀亞洲多個地區,包括日本、台灣,以至馬來西亞,近年已相繼修法,建立明確的防治機制。香港若仍繼續裝睡,用沉默包庇暴力,只會令更多人受害。
已解散的支聯會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一案,已被關押逾1500天的前副主席鄒幸彤,今日在西九龍法院親自陳詞,要求撤銷公訴書。她批評控罪如「汪洋大海、虛無飄渺」,指控方未有明確說明何謂「非法手段」,並質疑控方試圖將政治異見刑事化:「難道只是叫一聲『結束一黨專政』、寫文章呼籲人點蠟燭,也屬違法?」
中國企業在意大利營運不人道的血汗工場,引起當地工會關注,協助被壓榨的工人發起罷工爭取權益,連帶當地勞工執法部門亦出手打擊黑心企業。最近,在柬埔寨、越南、泰國等具中資背景企業工作的工人,亦因不滿企業低薪、長工時、無理生產目標等苛刻壓榨,爆發連串示威罷工,甚至倒塞交通。
中國平價快時尚品牌 SHEIN 將於 11 月在法國巴黎開設全球首家永久實體店,選址於知名百貨 BHV Marais(瑪黑百貨)。然而,這一舉動卻在法國這時尚之都掀起爭議風暴,從巴黎市長到時尚業界,再到主要工會組織,幾乎一致反對SHEIN的進駐,批評其以剝削勞工和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低價銷售。
支聯會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再度押後至明年1月22日開審。
鄒幸彤與李卓人至今在未經審訊定罪的情況下,已被還押超過1,500日。這樣的「未審先囚」不僅違反無罪推定原則,更反映當局利用審前羈押作為壓迫手段,孤立並打壓持不同政見者。
香港7至9月建造業失業率升至7.2%,25900人無工開。港府自2023年7月推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短短兩年間,建造業失業人數激增12000人,地盤工人職位空缺則銳減93%,行業僧多粥少情況嚴峻。然而,面對勞動市場逆轉,政府卻依然故我,發局局長甯漢豪近日更公開表態會繼續按計劃輸入外勞,完全漠視建造業失業率持續惡化的事實。
香港政府早前宣布外籍家務工「規定最低工資」微調2.2%至5100元,每月膳食津貼則連續兩年凍結,下限維持1236元不變。膳食津貼按照甚麼機制調整,政府一直未有清楚說明,每年加多加少似是政府說了就算。翻查以往數據,外籍家務工膳食津貼過去十年增加19%,但同期食品類消費物價指數卻上升27%,膳食津貼的實際購買力逐步被侵蝕,以一日三餐計算,新津貼僅夠每餐花13.7元,連一個快餐店魚柳包也買不起。
中國新疆等地的強迫勞動持續成為國際輿論與外交焦點。近年,多國政府與民間團體紛紛出手,試圖阻截「奴役產品」流入市場──美國自8月起擴大《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UFLPA)執法範圍,澳洲亦因Kmart供應鏈爭議而掀起訴訟。然而,即便禁令與行動不斷加碼,監管漏洞依舊存在,壓迫下的工人聲音仍難以被真正聽見。
在全球掀起搶購 iPhone 17 熱潮之際,鄭州富士康工廠為趕工生產,增聘了數以十萬計的臨時工,加緊生產線運作。美國勞工組織「中國勞工觀察」(China Labor Watch,CLW)近日再度揭發富士康壓榨工人,臨時工時薪只得25元人民幣,學生時薪更低至12元人民幣;富士康廠房的工作環境惡劣,涉嫌違法尅扣工資、強迫加班,並對工人進行嚴格監控。CLW調查亦指蘋果與富士康違反中國勞動法規,聘用的臨時工人數量超出法定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