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 28 年,香港企業與食肆接連執笠,經濟寒冬籠罩全城,但李家超仍「離地」高呼香港經濟「由負轉正」。香港勞權監察最新報告指出,回歸至今,打工仔實質薪金平均每年僅增長 1.4%,遠遠落後於企業不斷積累的巨額利潤。過去 13 年來,最低工資的實際購買力僅上升約 1%,幾乎完全停滯。面對香港經濟環境越趨嚴峻,基層打工仔只會「越做越窮」。
五年前,中共強推《港區國安法》,以「國家安全」為名,大肆清洗異見聲音、打壓民間組織。2025年,港府再借「國安」之名火速修訂《職工會條例》,全面封鎖工會活動。獨立工會在政治清洗、惡法打壓、行政滋擾多重夾擊下,走到崩潰邊緣。
持續高壓政治,香港勞動力市場正急速變形——年輕人用腳投票,大批流失海外;留港的,卻是愈來愈多延遲退休的長者。經濟未復甦,勞動力卻加速萎縮,政府輸入專才與外勞,卻藥石亂投,無助抑止人才流失, 隨香港經濟走下坡,只會激化民怨和社會矛盾。
過去一年半,港府在無公眾諮詢的情況下,強推三個「行業輸入外勞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導致輸入外勞數字暴增23倍,從過去每年約 3,100 人,激增至至少 71,000 人,相當於本港約65%失業人口。這場由政府一手造成的勞動市場震盪,正在嚴重衝擊本地工人,「重災區」如建造、零售及飲食業等的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急速上升。
2024年即將結束,香港打工仔經歷了躁動不安的一年,年頭到年尾,結業潮未曾止息。港府在4月底提出將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原以為新安排能大幅改善勞權,但原來實際得益卻少之又少。民生政策漠視民生,政治打壓無日無之。爭議多年的《基本法》23條3月在立法會光速通過,在香港《國安法》基礎上進一步收窄人權和工會結社自由,與此同時,因《國安法》失去自由的三名工會領袖有的被處重刑,有的仍待審訊,釋放無期。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6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標題為「惠民生建未來」,但在洋灑灑長達兩個半鐘的講辭之中,竟然沒有半句是回應目前經濟逆境下勞工的困苦。這也難怪,因為在李家超眼中,既然香港已確立
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面對經濟逆轉、結業潮殺埋身,李家超未有提出具體措施助本地勞工解困,反而繼續加大力度輸入海外人才,包括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大學名單,又把計劃內高收入人才的首個簽證期限由兩年延長至三年。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檢視僱員再培訓局營運模式,李今宣佈明年初開始取消報讀再培訓課程學歷限制,即大學以上學歷也可報讀。政府一方面大開中門搶海外人才,同時卻鼓勵本地高學歷人士報讀過往為基層勞工而設的再培訓課程,人才政策配置混亂。
香港特首李家超將於本周三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回顧上一份報告,整個政府眼中似乎只有「國家安全」,對於解決各項迫在眉睫的社會民生問題,乏善足陳。曾自誇「以結果為目標」的李家超上任後,劏房住戶數字有增無減,貧窮住戶收入插水愈扶愈貧,反映假大空口號無助改善實質施政。
香港樂施會發表新最報告,揭示香港社會貧富差距嚴重惡化,數字增幅十分驚人。報告顯示,現時香港最新貧窮人口是139萬人,貧窮率達到20%。即是說,現在每五個香港人之中,就有一個生活在貧窮線之下。過去五年間,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住戶的入息差距,更是急劇飆升,由2019年相差34.4倍擴大至今年的81.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