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A|【勞權透視】社會資源分配不公 隱藏更大的政治權力不公

5 mins read

香港樂施會發表新最報告,揭示香港社會貧富差距嚴重惡化,數字增幅十分驚人。報告顯示,現時香港最新貧窮人口是139萬人,貧窮率達到20%。即是說,現在每五個香港人之中,就有一個生活在貧窮線之下。過去五年間,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住戶的入息差距,更是急劇飆升,由2019年相差34.4倍擴大至今年的81.9倍。

香港出現「愈窮愈見鬼」現象

每當主事官員吹捧國安立法時,例必將今後可消除政治爭拗、「專注經濟改善民生」掛在嘴邊。但結果是,作為改善民生重要指標的扶貧工作,不單未見好轉,貧富差距相較國安法立法之前,更是出現急劇惡化。從報告可見,十等分住戶過去五年的收入中位數,最低收入的三成住戶入收入全線下跌,而且愈貧窮跌幅愈嚴重,正是「愈窮愈見鬼」。至於第四、第五等份,收入雖有輕微增幅,也只是大約1至2%。換言之,社會上有一半人口,在社會「由治及興」之下,經歷的卻是生活倒退或停滯的狀態。

政府偏袒富有階層、刻薄基層

貧富兩極化較疫情前更趨嚴重,其中一個原因,可追溯政府的抗疫政策失誤——偏袒富有階層、刻薄基層,其後遺症一直留存至今。於疫情期間,政府一方面毫花逾千億巨額公帑補助企業財團,另一方面卻凍結最弱勢工人領取的最低工資,可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兩年一檢的機制下,凍結一次最低工資,相等於連續四年無人工加。即使2023年最低工資增加至時薪40元,實質工資購買力仍然未能回復凍薪前水平。將2019年及2024第二季數據作比較,倚靠最低工資維生的低薪族,其工資增幅更是落後整體工資增長差不多一半。

政治高壓必然會削弱工人談判能力

除了疫情因素外,自國安法立法後,香港的公民權利急劇惡化,有組織的工人力量被瓦解,亦不利於收窄社會的貧富差距。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於2022年發表的調查指出,從多個國家的經驗可見,集體談判機制是縮減貧富差距的有效工具。在香港,雖然一直沒有集體談判法例,但以往亦不乏爭取加薪的工潮行動,並且往往可以促成勞資談判改善薪酬。但是,在國安法立法之後,政權肆意打擊有組織的工會力量,收緊對公眾集會遊行控制,令很多工人對參與集體行動心存顧忌,大型抗爭工潮在香港亦絕跡多時。一些僱主見高壓政治形勢有利打壓工會,更單方面宣佈終止與工會行之有效的薪酬談判機制。例如,國泰空中服務員及紮鐵業工人工會,均被資方告知,以後不會參與勞資薪酬談判。由此可見,政治上對集會及結社自由所施加的高壓政策,必然會大大削弱工人談判薪酬條件的議價能力。

為了攏絡商界強行實施擴大輸入外勞

進一步來說,由於政權認受性低落,為了攏絡商界換取支持,強行實施擴大輸入外勞政策,亦對基層的薪酬帶來衝擊。新計劃不單大幅增加建造、運輸及安老等行業的輸入外勞數目,更擴展至飲食、清潔、零售及運輸等各個基層工種。坊間已有不少報導,發現現行輸入外勞所用的行業工資中位數,遠低於僱主聘請本地工人的市價,令工資水平出現下調壓力。當勞工市場相對緊張,本來是工人改善待遇的大好時機,政府卻為配合商界利益輸打贏要,以擴大輸入外勞壓抑工資增長。這些不得人心的政策,以往要推行必會遇上阻力,現在卻在「完善議會」及「愛國者治港」之下,得以輕易出台。
由此可見,貧富收入差距嚴重惡化的問題,除了反映社會資源分配不公,背後其實隱藏了更大的政治權力不公。

Graphic Credit: 由亞洲粵語 RFA Canto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