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血汗工場海外擴散 引爆全球怒火

5 mins read

中國企業在意大利營運不人道的血汗工場,引起當地工會關注,協助被壓榨的工人發起罷工爭取權益,連帶當地勞工執法部門亦出手打擊黑心企業。最近,在柬埔寨、越南、泰國等具中資背景企業工作的工人,亦因不滿企業低薪、長工時、無理生產目標等苛刻壓榨,爆發連串示威罷工,甚至倒塞交通。

柬埔寨TARAL 製衣廠:嚴苛管理制度引爆7,000人罷工

本月初,柬埔寨實居省貢比西縣的中資TARAL 製衣廠爆發約7,000人的大規模罷工,罷工導火線是新管理層強推的「遲到1分鐘罰款10美元」新規定。有工人指他們的月薪僅每月208美元(僅僅符合2025年柬埔寨最低工資標準),10美元罰款幾乎相當於他們低層工人一周的伙食費,對工人構成沉重負擔。

觸發工人不滿除遲到罰款外,還有連串無理懲罰性的規定,包括:取消午餐補貼;強制提高產量指標,不達標便削減獎勵金;禁止工人攜帶藥品和飲用水入廠。

一名女工接受柬埔寨媒體採訪時表示:「自中資工廠新管理團隊上任後,工廠檢查日趨嚴苛,工作氛圍持續惡化,取消午餐補貼後,每天吃飯要多花2美元,再加上罰款風險,根本無法生存」。

罷工始於10月2日早晨,工人拒絕進入廠區,聚集在廠門前示威。10月3日,公司宣布扣除前一日參與罷工工人的工資,這項決定徹底激怒工人,他們隨即封鎖了柬埔寨3號國道,持續抗議數小時。當日,實居省勞工局局長帶領調解小組趕赴現場,與公司代表和工人代表展開談判。經當地勞工局調解,在公司承諾不再扣薪,並同意重新審議罰款制度及補貼和產量標準後,罷工結束。

按柬埔寨《勞工法》工資和罰款須經政府、工會、資方三方協商達成,資方不可單方面作決定。事件亦揭發一些中資工廠存在「自願無報酬每月加班159小時」的違法情況,而當地法例規定工人加班每月亦不可超過36小時。

利豪越南家俱廠:管理層「失聯」引爆討薪潮

另一宗則發生於上月19日在越南胡志明市新淵坊的淵興工業區發生,中資的越南利豪家俱廠因中國人的管理層集體失聯,拖欠工人8月部分工資、社保及工會費,最少達約246萬元人民幣,觸發廠內約500名員工罷工,追討欠薪。

事發當日,一段影片在社交媒體平台上迅速廣傳。畫面中,數百名工人聚集在利豪公司廠區內,集體抗議,要求支付薪資、補繳社保和工會費。這段影片成為網絡熱話,輿論壓力讓地方政府不得不迅速介入。

9月23日,市工會領導人表示,已與利豪公司的管理層和會計部門展開緊急協商,市工會代表透露,9月19日晚,公司已向工人發放了拖欠的工資,暫時平息了風波。

除此之外,公司還拖欠了20多億越南盾(約54.5萬人民幣)的工會費,以及自2024年4月起累計約130億越南盾(約354萬人民幣)的社保費用。新淵坊人民委員會副主席黎維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已經協調多方,確保工人的基本權益得到保障。」

越南南部製衣:工人要求縮短工時、提高薪資

另外,於同月23日在越南同塔省,中資南方製衣廠中(Công ty Cổ phần May mặc Miền Nam)約1,300名工人連續罷工四天,要求縮短工時並提高薪資。經過談判,公司從9月27日起調整工時制度:週二、週六不再強制加班,週日公休。儘管工作時間有所改善,但工人月薪仍極低,扣除保險後約720萬越南盾,折合約2,000人民幣。

中資企業在海外以壓榨為代價換取低成本與高利潤的營運手法,正逐步被揭穿,也引發各地工人與社會的不滿與反抗。從柬埔寨到越南,再到歐洲,血汗工廠、欠薪、超時工作與不人道的管理制度,無一不暴露出企業對人權與法治的漠視。這種模式不僅踐踏當地法律與工人尊嚴,更讓「中國資本」成為全球剝削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