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宇人退場到江旻憓空降 換人不換制度 不民主選舉延續權貴政治

5 mins read

今屆官辦立法會選舉「競爭激烈」,從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拉開「七十大限」的退選序幕,年屆七十歲及部份表現不符合中央要求的,約三分二現屆議員無得留低,讓路給中共重點培養的人選,包括因持加拿大護照而轉戰旅遊界功能組別的奧運劍擊金牌得主江旻憓。從無形之手幕後操盤,欲蓋彌彰,選戰尚未正式開打已荒腔走板。其中一個要「交捧」的是自2000年起出任飲食界代表的張宇人,有人戲謔今次換馬至少為勞工權益掃除一大障礙。然而,好的制度能規範壞人,壞的制度會令好人變壞,壞人更肆無忌憚,非民主產生的議會,走了一個張宇人,換來一個江旻憓,民意依舊無法彰顯。

立法會功能組別與普選原則相悖,長年為人詬病。據2025年選民登記數字,全港功能組別選民僅193,674人,且大部分是團體票,普羅大眾無權投票,小圈子令選舉可控極高,因而大部份功能組別議員能長期佔據席位。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及二,進一步加強篩選機制,將民主派人士排除在外,「完善後」的立法會議席雖由70增至90,但直選議席大減,佔整體僅22%,相反,不計超級區議會5席,傳統功能組別議席維持30,同時新增40席選舉委員會界別,由1,500名選委投票選出,組成比功能界別更小圈子。

尸位素餐25年 廿蚊張剝削勞工言論罄竹難書

張宇人作為功能組別既得利益者,他從政經歷可算是這個不民主選舉制度的見證。他自2000年出任飲食界議員,尸位素餐25年,皆因功能組別選舉下他只需討好少數既得利益者,自2021年修改選舉制度後,飲食界功能組別百多個團體選民全由資方代表把持,所以他可無視數以十萬計餐飲從業員的權益,甚至長年與廣大勞工打對台。

2010年社會討論最低工資起動水平,張宇人提出定在時薪20元可減低殺傷力,引起輿論譁然,從此換來「廿蚊張」的綽號。2016年立法會討論標準工時立法,張極力阻止,發言時提到:「有標準工時咪可以死多啲病人,醫生個個唔使做囉﹗」2018年政府建議將侍產假由3日增至5日,他又大放厥詞:「侍產假一日都唔應該畀﹗」及至今年8月外界反對輸入外勞呼聲高漲,他反過來稱若及早輸入外勞可避免飲食業倒閉潮,又指有外勞分擔工作會令打工仔「開心咗」。諸如此類的刻薄言論充斥其議會生涯。

江旻憓轉戰旅遊界獲業界代表讓路 勞工界自製競爭假象

大家或許因張宇人退場而額手稱慶,然而在選民基礎薄弱的選舉制度下,一個接一個「張宇人」依然前赴後繼進入議會,他們只要背靠既得利益集團,即使如何踐踏民意,都難以撼動其分毫。

更諷刺的是,今次選舉,中央為營造有競爭的假象,功能界別不再有人自動當選,絕大部份是兩位候選人爭一席,不過何人被看高一線,何人陪跑,呼之欲出。例如現職馬會對外事務助理經理江旻憓最初傳出參加地區直選,但因持有加拿大護照而無法成事,最後轉戰容許持外國護照人士參選的旅遊界議席。她參選時以一句「體育精神適合各個界別」回應代表性不足的質疑,反突顯事實的荒謬。江旻憓空降旅遊界,現任議員、香港中旅社董事長姚柏良也要讓路,一個與業界毫不相關的政治素人,宣布參選會見記者時竟獲一眾政商界重量級人馬到場支持,選舉結果已躍然紙上。

另外,勞工界議席,今年罕有出現五人爭三席的競爭局面,表面看似激烈,實際上五人分別隸屬工聯會及勞聯,所謂的競爭只是國王的新衣。在勞工界選舉論壇中,各人發表愛國連番「偉論」,討論如何向打工仔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對於打工仔最關心的熱門議題,例如奪命工傷意外頻生、長工時導致疲勞死,以及輸入外勞政策引起民怨四起等,絕口不提。一個脫離民意的議會,說穿了就是少數團體、特權階層瓜分權力的遊戲,為政權搖旗吶喊。

Photo: election.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