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aliya Levytska 是處身戰火的烏克蘭人、女兒、母親,也是工會領袖。
她參與工運已有二十年,現在是烏克蘭自由工會聯盟(Confederation of Free trade Unions of Ukraine)的副會長。她對香港人的抗爭並不陌生,他們的工會亦曾代表烏克蘭人聲援2019年香港的反修例運動。
這次她出國的目的,不是為要逃離戰火,而是分別到訪意大利和法國,參加當地的工會大會,尋求國際聲援。會議完結後,她和工會同事隨即返回這個別人眼中已被戰火摧殘得滿目瘡痍的「人間地獄」。問到她有想過離開嗎?Nataliya斬釘截鐵地說:「不會!這是我的家園,我會回去,幫助有需要的小孩、婦女,協助士兵守衛國土,年邁的雙親亦需要我照顧。」
八年之內 兩度戰亂
這是他們一家人在八年之間,經歷的第二次戰亂。2014年時,她與家人居住於頓巴斯(Donbas),由於該地方的親俄勢力叛變,與烏克蘭政府軍爆發武裝衝突,受到戰火牽連,她們舉家被迫逃難至基庫(Kyiv)。
經歷八年之後,他們再一次面對嚴峻的戰火威脅,但這次不同的是,戰火再不局限於部份地區,而是蔓延至烏克蘭全國。
這些小孩原本應該在歡笑、玩樂中度日,但現在他們的學校被毁,流離失所,被迫生活在戰火和轟炸聲之中,看看小孩子的眼睛,滿是恐懼和憂傷。
烏克蘭自由工會聯盟副會長Nataliya Levytska
但這次他們決定留在基庫,無論如何,不想再離開自己的家園。上一次逃難時,她的兒子年紀還小,如今已長成二十歲的成年人。兒子跟媽媽說:「媽媽,我現在已大個了,可以為保護家園出一分力。」
每當提到經歷戰亂的小孩,她便難掩內心的悲忿:「這些小孩原本應該在歡笑、玩樂中度日,但現在他們的學校被毁,流離失所,被迫生活在戰火和轟炸聲之中,看看小孩子的眼睛,滿是恐懼和憂傷。」
雖然受盡戰火威脅,Nataliya和工會的同事,每天還會前往工會大樓工作。作為總工會,他們會協調各地區發佈訊息、供應物資及協助分發食物等。每天仍然有大約15人,堅持如常上班,緊守自己的崗位。大家已習慣,如果聽到轟炸警報聲響,便會急忙躲到地下室暫避,每天在驚險中繼續著工會工作。
炸彈如下雨般從天而降,你永遠不知下一秒自己是否安全,命運又會如何。她提到,認識一位地方工會的主席,他的家便不幸被炸彈擊中炸得粉碎,女兒不幸死去,自己和孫女則身受重傷住在醫院。
「每日都做些事情邁向勝利」
工會運動最重視的國際團結,也在戰火之中發揮作用,體現了跨地域的友愛互助。她舉例說,他們曾聯繫比利時、波蘭及意大利等國家的工會友好,為逃難到當地的同胞給予庇護中心、食物等應急支援,並為小孩子提供基本的語言訓練,令他們可快些適應當地的新生活。
不過Nataliya說,很多被迫離鄉別井的難民,其實也盼望有天可重回故土,雖然沒有人知道戰事何時方會結束,但她和同胞卻不感絕望,仍然堅持不失信念地去活好每一天,「我們每日都可以做些事情令我們更加接近勝利。這是為什麼烏克蘭人堅持留守前線。醫護人員可提供醫藥,礦工可提供能源,志願人員可提供人道援助,勇敢的士兵則可守衛國土。」
她痛恨俄羅斯的獨裁者,指斥這是恐怖主義,侵略他國更如同盗賊,但她確信有些東西,普京是永遠不能從烏克蘭人身上拿走,她堅定地說:「你可以偷取我們的穀物、醫療設備及更多更多的東西,但你永遠奪不走我們的自由和對烏克蘭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