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7至9月建造業失業率升至7.2%,25900人無工開。港府自2023年7月推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短短兩年間,建造業失業人數激增12000人,地盤工人職位空缺則銳減93%,行業僧多粥少情況嚴峻。然而,面對勞動市場逆轉,政府卻依然故我,發局局長甯漢豪近日更公開表態會繼續按計劃輸入外勞,完全漠視建造業失業率持續惡化的事實。
建造業陷入寒升:失業率7.2% 25900人無工開
統計處公布香港7至9月失業率上升0.2個百分點至3.9%,其中建造業達7.2%,25900人失業,無論失業率及失業人數也是各行業之冠,分別較6至8月增加0.3個百分點及4.4%。
建造業失業率持續上升,與政府2023年7月強推建造業輸入外勞計劃有莫大關連。資料顯示,當年7至9月建造業失業率3.9%,失業人數13900人,在首半年的「蜜月期」內,行業失業率維持在4%以下,但自2024年起節節上升,去年中升至5%,今年初再破6%。由計劃推行至今兩年間,建造業失業率飊升85%,失業人數增86%。這與政府口中計劃為紓緩人手短缺的初衷可謂背道而馳。
九輪申請僅一輪宣稱未批出外勞配額
政府每年一、四、七及十月接受外勞申請,發展局至今完成審批計劃九輪申請,最新一輪共批出986個外勞配額。截至今年9月,計劃下批出並有效的配額為7332個。建造業外勞配額上限1.2萬個,表面上,目前有效配額只及上限61%,但由於配額分配屬滾動式,部分工程完結後會釋放配額供申請,故實際上建造業累計已批出逾10000名外勞。計劃一日不結束,建造業外勞仍會源源不絕一批接一批來港。
政府雖一再強調外勞審批按市場情況決定,但事實卻是講一套做一套。翻查資料,在九輪申請中,僅第五輪發展局曾公開表示未批出配額,當大家以為政府良心發現,終肯按實際情況停批外勞,到第六輪政府又故態復萌,重新批出935個外勞配額,第七輪申請政府未有公開審批數字,也未有如第五輪般向外表示沒有批出配額,到第八輪及第九輪則合共再批出1776個配額。即最近四輪申請,政府最少批准輸入2711名外勞,而其間建造業失業率累計上升2.7個百點。發展局目前正接受第十輪申請,十月底截止。
今年6月地盤空缺僅180個 發展局稱繼續按計劃輸入外勞
事實上,建造業勞動市場早已由短缺轉向過剩。統計處數字顯示,於今年第二季完成的私人地盤建造工程名義總值為17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18.6%,以實質計算,跌幅更達20.9%。今年6月,地盤工人職位空缺只得180個,較去年同期合共有1800個地盤空缺大減九成,較2023年6月的2763個空缺更下跌93%。
建造業人手需求持續轉變,外界不斷有呼聲要求政府停止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但政府一直未有理會。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政府只針對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中侍應及初級廚師兩個職位推出所謂優化措享,包括把本地招聘時間由四星期延長至六星期,以及收緊人手比例的定義,將以往由以每名申請僱主的所有職位為基礎計算,改為以申請職位計算,但有關安排未有應用在建造業申請上。值得留意是,雖然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同樣要求僱主先進行本地招聘,但安排遠較補充勞工計劃寬鬆,僱主只需在申請前四個月內經勞工處或報章連續14天刊登招聘廣告,並於期間舉行6次招聘日,便符合本地招聘的規定。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近日在報章撰文,明確表示會繼續按需求審批外勞申請,確保工程不會停擺。在政府官員眼中,為追趕工程進度可以犧牲工人利益,這種本末倒置態度實在令人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