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回顧 | 三年盲搶九萬高才通 妄顧港人權益

5 mins read

香港特首李家超九月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李家超管治下,香港經濟持續下滑,失業率上升,但過去三份施政報告,政府卻未有提出具體措施應對,只是不斷加大力度輸入海外人手,但所謂的「搶人手」措施,卻屢被發現監管漏洞。李家超在首份施報告亦提出研究改善最低工資水平的檢討機制以及檢討《僱傭條例》下連續性合約的規定,但政府最後落實的方案,卻完全背棄打工仔利益,一味向商界傾斜。

政府批出14萬宗高才通申請  港勞動市場能承受嗎?

面對香港國安法強推出後出現的移民潮,李家超在2022年首份施政報告已提出要積極招攬海外人才,包括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截至今年7月底,政府共收到近14萬宗高才通申請,當中約11萬宗獲批,逾9萬人已抵港,數字遠超當初設下每年吸引3.5萬人才的目標,令人質疑香港勞動市場能否完全承受。更值得關注是獲批來港者逾九成來自中國大陸,證明計劃無助吸納國際人才。

勞動力不足下輸入合適人才本來無可厚非,但計劃過去屢被揭發監管漏洞,包括有內地中介公然聲稱可為客人造假工作紀錄、稅單,申請高才通簽證。入境處早前便破獲了一個長期以虛假文書協助內地居民騙取高才通入境許可的犯罪集團。此外,政府曾表示高才通計劃可帶動本港經濟,但政府數據顯示,續簽的高才每三人就有一人不在港常住,受養配偶亦只有兩成八找到工作,他們能為香港帶來甚麼貢獻相信大家心中有數。不過,李家超近日仍繼續死撐高才通對社會有貢獻,大讚計劃十分成功,完全無意收回。

過去三份施政報告李家超在招攬海外人才政策方面不斷落重藥,去年更宣布新增渠道吸引具備專業技術及經驗的非學位專才來港投身人力極短缺的工種。計劃已於6月出爐,名額一萬個。由於計劃毋須先經公開招聘,配偶亦可自由工作,就業市場難免受到衝擊。

抑壓最低工資升幅

在勞工政策方面,李家超在首份施政報告稱會研究如何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檢討機制。勞工界一直爭取將最低工由兩年一檢改為為一年一檢,政府最後落實明年起改行一年一檢,同時在今年起引入方程式計算最低工資調整幅度,參考通脹及經濟增長兩大指標,但要取得經濟增長部分的加幅,卻要過三關,首先要把最近一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減去最近10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趨勢增長率,然後把有關數字乘0.2,最後再受制於1%上限的封頂機制。新方程式明顯旨在抑壓最低工資增長,今年5月按方程式計算最低工資兩年僅加5.25%,加幅及受惠人數同創新低。

漠視兼職工權益

同一情況亦出現在連續性合約規定的檢討上。按法例,僱員在同一公司連續4星期每周工作18小時或以上(俗稱418),可享有薪年假等福利,政府檢討後決定將「418」改為「468」,即僱員在4星期內工作時數合計68小時就可享有關福利。修例只惠及約11400名兼職工,佔全港逾20萬名非418僱員5.6%,大部分兼職工繼續被漠視。新例明年1月18日實施,即由李家超提出檢討到法例生效,足足拖了3年多。

李家超在2022年7月就任特首。2022年7至9月,香港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為4%,當時香港仍受疫情衝擊,其後疫情緩和加上恢復通關,失業率回落。但過去一年多經濟不斷下滑,結業潮擴大,加上政府無節制輸入外勞,令失業問題惡化,最新5至7月失業率升至3.7%,是自2022年9至11月以來新高。去年施政報告公佈前我們已要求政府叫停輸入外勞計劃,及制訂恆常性支援失業措施,但政府充耳不聞。一年過去,裁員潮、倒閉潮排山倒海,失業率節節上升,李家超還能視而不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