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面臨重大危機,結業潮不斷擴大,裁員之聲不絕於耳,但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政府卻依舊未有提出任何措施支援失業人士及基層勞工。外界近月紛紛要求政府暫停輸入外勞,但特首李家超一於懶理,只把備受批評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小修小補,包括由明日起將侍應及初級廚師兩個職位的本地招聘期延長多兩星期,並將本地員工與外勞人手比例2:1的規定,由以所有職位為計算基礎,改為以申請職位計算。至於其他同樣可申請輸入外勞的職位則繼續沿用現行的審批安排,明顯對計劃的漏洞隻眼開隻眼閉。
收緊措施只針對侍應初級廚師
李家超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共有286段,與勞工政策有關的篇幅只有11段。施政報告公佈前,外界已不斷有聲音要求政府叫停輸入外勞,連飲食業界代表亦稱暫無必要輸入新外勞,但李家超卻稱適度輸入勞工有助紓緩人力短缺,符合香港整體利益。多個組織相繼揭露僱主為申請輸入外勞假招聘,李家超宣布新措施打擊濫用行為,由明日起優化計劃下申請輸入侍應及初級廚師時將要求僱主進行本地招聘時間由四星期延長至六星期,其間須每周參加一次勞工處舉行的實地招聘會。由以往假招聘的眾多事例可見,僱主有心拒聘本地工人,總會諸多藉口,參加招聘會也可只為「走過場、做場戲」,無補於事。
優化計劃規定,僱主申請輸入外勞,其公司全職本地僱員與輸入勞工人手比例最低為2:1。當局將收緊人手比例的定義,由現時以每名申請僱主的所有職位為基礎計算,改為以申請職位計算。換言之,僱主申請輸入侍應及初級廚師各一名,便須已聘用本地全職侍應及初級廚師各兩名。政府後知後覺,如此明顯漏洞,竟然容讓計劃實施兩年後才作堵塞。截至今年8月,優化計劃下分別批出11,725名侍應生以及8,648名初級廚師輸入勞工申請,政府卻未有交代已批外勞申請是否須符合新規定。
李家超說,勞工及福利局剛展開人力推算中期更新,重點針對輸入勞工比例較多的行業進行數據分析,2026年完成。勞福局將優先處理相關數據分析,以便提早提供有關部分的分析結果。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在2023年9月4日推行,取代沿用多年的補充勞工計劃,新計劃暫停執行補充勞工計劃下26個職位類別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兩年。但李家超提出的新措施,卻只針對侍應及初級廚師兩個職位,其他職位卻繼續沿用舊有安排。優化計劃另一備受批評之處是罰則過輕,違規僱主最多只中止申請一至兩年,但施政報告同樣未提任何改善方案。
2026年第二季公布檢討結果 拖延最長9個月
政府原本承諾,優化計劃推行兩年進行檢討,其後改口檢討期應由首批外勞批出時計起,延至明年上半年進行。根據施政報告附篇,政府最新說法是2026年第二季公佈檢討優化計劃的結果。假設政府延至明年6月公布報告,根據以往平均每月批出3000外勞計,由今年9月至明年6月9個月期間料將批出27,000外勞,連同已經批出而尚未到港的32,000個外勞名額,即無論屆時檢討結果如何,在此段拖延期間,估計將有高達約60,000名新增外勞來港工作。
政府統計處周二公佈最新失業數據,失業人數衝破150,000。多個大量輸入外勞的行業,過去兩年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升幅驚人。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由2023年9至11月的4.4%,升至今年6至8月的6.8%,失業人數由10400人增至15500人,升幅49%;就業不足率更由1.2%增至2.7%,就業不足人數由2800人升至6200人,增幅1.2倍。數據已清楚顯示,盲目輸入外勞已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機會,當務之急是即時叫停輸入外勞計劃。
立法保障平台工作者 時間表欠奉
今年施政報告,外界也期望政府在結業潮下有新措施支援失業人士,但最後同樣欠奉,施政報告僅提到再培訓局年底前會敲定全新工作計劃,初步方向會制訂以技能為本的培訓框架,亦會為失業率較高的行業提供專門的再培訓支援,但未有具體內容。報告亦有提及優化「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及立法完善平台工作者工傷補償機制,但同樣未有具體細節,後者連時間表也欠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