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業率急升創近3年新高  港府長期不作為零措施應對

4 mins read

香港青年失業率一直遠高於整體水平,近期經濟持續低迷加上暑假畢業生陸續投入職場,更令有關情況惡化。統計處最新數字顯示,今年5至7月15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1.9%,較4至6月時急升2個百分點,是自2022年7至9月後新高,其中15至19歲青年失業率更達15.1%,同樣創近三年新高。港府長期對青年失業問題視而不見,多年來沿用一套舊框架支援年輕人就業,反觀其他亞洲地區如南韓及台灣,面對經濟逆轉,近期已相繼推出新措施協助年輕人求職,與香港的不作為形成強烈對比。

15至19歲失業率15.1% 急升3.8個百分點

統計處公布5至7月失業率升0.2個百分點至3.7%,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稱失業數字上升部份是因為應屆畢業生和離校人士投入勞動市場所致。6至10月是年輕人搵工高峰期,青年失業率在這段時期升幅比較明顯,但今年升勢更快更急。統計處數字顯示,今年5至7月15至24歲失業率11.9%,較4至6月的9.9%升2個百分點,是自2022年7至9月後最高數字。最新青年失業率足足升了2個分點,上升速度均較過去四年同期快,以2024年為例,當年4至6月15至24歲失業率8.2%,到5至7月則上升1個百分點,而比較2021、2022年及2023年同期,相關年齡組別失業率則分別升0.7個百分點、0.2個百分點及1.3個百分點。

值得留意是,年青人中,15至19歲失業率尤其嚴重,今年5至7月為15.1%,較4至6月的11.3%升3.8個百分點,同樣是自2022年7至9月後的新高。15至19歲失業率,是整體失業率3.7%的4倍,數字可謂相當驚人。

停留展翅青見舊框架

港青年失業率長期高企,但政府一直未有針對性措施應對,多年來僅依賴一套在20多年前設計的模式支援年輕人就業。勞工處在1999及2002年分別推出「展翅計劃」及「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為離校青年提供職前培訓及實習,政府到2009年將兩計劃合併為「展翅青見計劃」,去年施政報告再宣布易名為「 展翅青年就業計劃」,最大改變僅把參加者年齡上限放寬至29歲。另外,政府在2021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僱主聘請年輕人到內地工作,但計劃參與人數一年比一年少,去年只成功安排417名青年入職 。今年起,計劃更增設內地青年來港就業安排,容許聘請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城市工作的機構,安排相同數目青年來港工作,變相削減本地青年工作機會。

台灣推尋職津貼及就業獎金

亞洲多個地區同樣面對青年就業困難問題,台灣為例,當地7月15至19歲青年失業率9.89%,為加強協助青年就業,台灣勞動部9月1日推出「支援青年就業計畫」,但凡15至29歲、畢業後尚未就業且失業已滿60天者,可申請每月領取尋職津貼台幣6000元,累計最高可領1.8萬;若找到工作並穩定就業分別達90天與180元,可額外再領取2萬與1萬元獎勵,即整體每最多每人可領4.8萬元約(1.2萬港元)。

南韓推全方位就業支援

南韓青年失業率雖未算特別嚴重,但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躺平」。南韓政府早前推出「青年就業全方位照護平台」(Youth Employment All-Care Platform),透過大學就業中心為畢業後尚未就業的青年度身訂造輔導服務,包括職業諮詢、技能培訓及求職支援等。針對已入職青年,釜山市近年推出青年工作快樂卡,透過發放福利積分,每人最高每年100萬韓元(約6000港元),鼓勵青年長期在職。

青年是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當亞洲其他地區已積極部署新措施支援青年就業,香港若仍停滯不前,長遠不但削弱年輕人發展機會,更會拖跨整個城市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