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確認計劃重組「信任與安全」(Trust and Safety)部門,並將部分內容審查工作轉移至歐洲其他地區,使數百名英國員工的職位陷入危機。公司解釋,此舉屬全球重組的一環,反映其在內容審查上日益依賴人工智慧(AI)。
英國通信工人工會(Communication Workers Union, CWU)強烈批評 TikTok,指控公司「將企業貪婪置於員工與公眾安全之上」。工會代表 John Chadfield 警告,削減人工審查、依賴未成熟的 AI 技術,將帶來沉重代價。
全球重組與 AI 自動化趨勢
此外,TikTok 的宣布恰逢員工即將投票決定是否正式承認工會。倫敦內容審查團隊多為 CWU 所屬 United Tech and Allied Workers (UTAW) 分支成員,他們原定於 8 月 29 日進行投票承認工會。TikTok 在此時宣布裁員,並向 CWU 發信告知「鑑於異常情況,公司決定立即中止原訂的自願投票程序」,未給予明確補救或新安排。CWU 稱此舉屬「赤裸裸的反工會策略」,並認定這是一場「union-busting」行動。John Chadfield 表示:「這是赤裸裸的打壓工會,讓已經組織起來的成員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他們只想把工作外判給里斯本的一家公司。」
TikTok 則辯稱,重組將提升「效率與速度」,並減少員工接觸不當內容的心理負擔。公司表示,目前已有 85% 的違規貼文由 AI 自動刪除。受影響的倫敦員工可申請公司內部職位,若符合條件將獲優先考慮。
這場重組正值英國加強監管之際。《線上安全法》已於 7 月生效,要求平台加強用戶保護與年齡驗證,違規最高可處以全球營收 10% 的罰款。雖然 TikTok 推出家長監控與隱私設定新功能,但仍持續受到關於兒童安全與數據使用的批評。今年 3 月,英國資料監管機構更對 TikTok 展開「重大調查」。
德國裁員與工會抗爭
TikTok 同時宣布向德國柏林「信任與安全」部門裁減 150 名內容審查員,約佔部門 400 名員工的 40%。柏林員工主要負責德語市場,約有 3,200 萬名活躍用戶。
代表員工的工會 ver.di 自七月起要求與公司談判。Ver.di 發言人 Kalle Kunkel 表示,工會已向 TikTok 提出要求清單,包括為受影響員工爭取遣散費,以及將解雇通知期延長至一年。但 TikTok 一直拒絕談判。Kunkel 說:「基本上,他們的意思是:『我們不想跟你們談。』所以我們已經發動了兩次罷工,但公司仍沒有回應。」
許多員工來自海外,為工作遠赴德國,如今面臨裁員與居留危機。他們要求 12 個月解雇通知期及三年薪資的遣散費。工會指出,公司最初承諾提供新興產業機會,但實際上員工多年來只是訓練演算法,最終被廉價取代。
自動化與外包策略
TikTok 採「雙管齊下」策略:部分內容由 AI 自動化處理,其餘則外包給第三方公司。這是科技巨頭慣用模式:將服務轉移至低薪、勞動保障薄弱地區。例如,TikTok 在肯亞與 Teleperformance 合作,當地時薪僅 2.30 美元。
在過去一年裡,TikTok 在全球範圍裁減信任與安全人員,並經常用自動化系統完全取代這些員工。今年九月,該公司解僱了荷蘭全部 300 名內容審核員;十月,TikTok 宣布在馬來西亞用 AI 審核系統取代約 500 名員工。今年二月,路透社報導 TikTok 正在亞洲、歐洲、中東和非洲裁減相當部分信任與安全團隊。
Kunkel 表示,TikTok 員工向工會反映,公司自動化系統曾將彩虹旗(rainbow Pride flag)等內容標記為有害,而這實際上不違反公司政策。相反地,AI 也經常忽略真正不當的內容。「AI 無法真正識別問題圖片或影片,尤其是當內容較為複雜時,」Kunkel 說。
未來 TikTok 在德國的外包地點仍不明,但公司願意犧牲服務品質以降低成本的意圖則顯而易見。
工人反擊與歷史性罷工
在過去一年裡,TikTok 已在全球多地裁減信任與安全團隊,包括荷蘭、馬來西亞與亞洲、歐洲、中東和非洲的部分員工。面對TikTok任意決策,越來越多人選擇加入工會,儘管仍有人擔心參與罷工會遭恐嚇。德國罷工行動結束後,TikTok威脅解僱參與員工,管理層亦在公司內部散布德國罷工法律的錯誤資訊,又安排與員工單獨談話。
不過,Ver.di 的談判代表 Kathlen Eggerling指出,這可能是一個「測試實驗室」:產業正觀望工人能否成功抵抗。如果 TikTok 得逞,其他公司可能效仿,把 AI 作為「永不生病、不會罷工」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壓低工資、轉移工作崗位。
表面上,這似乎是一場AI與工人的工作爭奪戰,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工人反抗跨國財團利用AI進一步主導勞資關係的一場階級角力。
Photo: UNI Global U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