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市道不振,近月連環爆出執笠潮,幾乎每星期都有老字號或連鎖店結業,今年8至10月失業率微升,部分行業如零售、餐飲及住宿服務過去一年升勢更為顯著,預期失業問題勢將惡化。港府一如既往,處理經濟危機後知後覺,對失業人士欠缺支援﹐如在新冠肺炎爆發期間,政府豪花千億推出兩輪補貼僱主的保就業計劃,但不少僱員在計劃下仍被要求放無薪假,最離譜是臨近疫情尾聲,政府才推一次性臨時失業支援,紓困措施慢半拍,受苦的總是升斗市民。
| 疫後經濟彈不起 知名企業連環結業
疫後經濟復甦不似預期,多個行業爆結業潮,較近期的是華潤集團旗下有25年歷史的華潤堂,集團宣布華潤堂香港全線19間分店11月8日結業。隸屬同一集團、香港第三大連鎖超級市場U購Select,據稱10月有逾10間分店結業。
飲食業亦現頹勢,高峰期全港有逾10間分店的「南小館」餐廳,最後一間位於青衣城的分店於10月中結業。有45年歷史、低於銅鑼灣的香河越南餐廳亦於上月底結業。
| 餐飲零售失業率急升 住宿服務一年多六成人失飯碗
統計處在11月18日公布最新失業數字,8至10月經季節性調整臨時失業率為3.1%,較7至9月升0.1個百分點。過去一年香港整體失業率介乎2.9%至3.1%之間,失業率已呈然升勢,再細看行業數據,個別行業更嚴重惡化,服務性行業尤其明顯,以餐飲業為例,失業率由去年8至10月的4.3%,升至今年同期的5.1%,增加0.8個百分點,失業人數由10100人增至11700人,增幅16%;零售業失業率在一年間也增加了0.7個百分點,失業人數由9800人增至11200人,增幅高達14%;住宿服務業失業率更由2.3%激增1.3個百分點至3.6%,1600人冇工開,大幅增加六成。
市道疲弱,打工仔朝不保夕,但李家超政府卻未有交出任何解困方案,剛公布的施政報告,救市救人措施更交白卷。
| 爆疫兩年後推失業援助 保就業計劃成效差
港府處理經濟危機向來後知後覺,錯失時機。香港對上一次經濟大幅下滑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19年底中國爆發疫情,翌年1月港現首宗病例,統計處資料顯示,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失業率為3.4%,之後隨疫情擴大,失業率飆升,最惡劣是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當時失業率升至7.2%。面對經濟下行,勞工界要求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但政府置若罔聞,僅在2020年5月推出補貼僱主出糧的保就業計劃。政府原意是透過保就業計劃穩住打工仔飯碗,但第一期保就業計劃發放四百多億元補貼,當時失業率卻只微跌0.1百分點,以當時20多萬失業人口計算,變相只令200多人走出失業困局,每人平均成本逾180萬元,反映保就業計劃未能對症下藥。
疫情期間,政府先後於2020年及2022年推出兩次保就業計劃,豪花逾千億公帑,卻換來「藥石亂投」的批評,工會當時踼爆不少僱員在計劃下被要求放無薪假,計劃完結後更遭解僱。勞工界當時不斷要求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政府充耳不聞,到爆疫兩年多第五波疫情已過高峰時,政府才於2022年3月推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向受疫情影響而失去工作的人士每人發放一筆過10000元,措施滯後令不少家庭受苦。
| 03年沙士失業率創歷史新高 政府懶理失業援助金訴求
香港自1997年主權移交後,遇過多次經濟危機,包括1997年亞太金融風暴,當時失業持續上升至1999年初6.4%;到2003年爆發沙士,年中失業率一度升至8.5%的歷史高位;2008年金融海嘯雖然殺傷力較金融風暴及沙士低,但失業率也曾升至5.3%。對於有經濟困難的失業人士,經濟支援必不可少,過往每次經濟出現異動,勞工界都不厭其煩要求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但政府總是用千百種理由推搪。但疫情期間政府卻能推出一次性失業援助,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反映施政混亂欠遠見。毫無疑問,香港經濟已步入寒冬,政府有責任盡快制定恆常性失業支援措施,當風暴正式來臨可適時推出應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