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販運人口報告指香港未達標關注外傭遭剝削虐待

3 mins read

美國國務院早前發表《2025年美國販運人口報告》,指香港政府在消除販運人口方面未完全達到最低標準,與去年相比未有明顯改善,故再次列入「第二級別監察名單」(Tier 2 Watch List),與剛果、盧旺達、伊朗等並列。

美國國務院每年發表販運人口報告,將不同國家、地區劃分四個評級,由好至壞分別是第一級、第二級、第二級監察名單及第三級。香港已是連續第二年被列入「第二級別監察名單」。

報告指出,雖然港府在篩查和識別人口販運受害人方面有所行動,但力度仍遠遠不足。港府去年對合共11,294人進行販運人口風險篩查,最終僅發現八名受害人,當中一人被逼從事性工作,另外七人為東南亞國家求職騙案受害人。報告特別提到,外籍家務工雖然是人口販運的高風險群組,然而港府未在近40萬名在港工作的外籍家務工中,識別出任何受害人,反映當局未有盡力保障他們的權益。

報告批評香港未有法例去針對人口販運罪行,依靠其他與賣淫、非法入境或人身傷害相關的刑事條例來進行檢控,令調查和起訴缺乏系統與成效。部分個案即使存在明顯販運跡象,亦往往在調查初期被草率結案,未能為受害人提供充分的保護。

另外,報告亦關注在港工作的外籍家務工權益和保障,指本港約有 370,000 名來自菲律賓、印尼的家務工,法例規定中介費不可超過家務工首月工資的一成,但由於當局執法不力,部份中介公司向外籍家務工收取高於法定標準的費用,金額等同家務工一整年的大部分工資,令工人陷入長期債務束縛。有些中介或僱主甚至會扣起家務工的護照、僱傭合約或個人物品作抵押,直至她們償還債務。

部份外傭一日工作 17 小時,居住環境惡劣,有的甚至一星期七天都無法享有法定休息日,更有人遭受言語和肢體暴力,甚至被性侵犯。一些監察機構亦發現,部分外傭被騙從事非法性工作。儘管警方去年拘捕了41名涉及虐待或性侵犯外傭的僱主,但報告指當局並無調查這些案件是否涉及人口販運,亦未將受害外傭視為潛在的販運受害人。

報告又批評現行制度中的「兩星期規則」及「必須與僱主同住」安排,使外傭更容易被剝削。外傭在合約期滿或提早終止後必須於兩星期內離港,令她們難以尋找新僱主或舉報虐待情況,而強制與僱主同住的安排則限制了她們的行動自由及通訊權利。美國國務院建議港府應加強對外傭的法律保障,包括取消中介費用、廢除「兩星期規則」、容許外傭自由選擇居住安排,並為外籍家務工設立工作時數上限,以防止制度性剝削持續惡化。

Photo: Socialist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