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碼頭工潮相片回顧

500多名碼頭工人因不滿工資17年來有減無加,以及工作環境惡劣,在2013年3月28日展開罷工,先後佔領了碼頭交通要道,以及碼頭母公司長和系集團總部門口。這場罷工持續了一個多月,並得到不同社運團體、學生,以及海外工會聲援。

一、沈默中爆發

2013年三月初,工人要求加薪回復到1997年水平,工人在2013年3月28日到大碼頭公司和黃碼頭(HIT)大樓抗議,其後更到母公司和黃集團總部抗議,並佔領了碼頭的交通要道。

碼頭外判工人主要不滿

工時長

工人動輒要連續工作24小時,
船期繁忙時更要連續工作72小時

工資有減無增

工人工資自1997年來有減無增。
在2013年連續工作24小時日薪只得1300元,較1997年的工資1480元低13%

工作環境惡劣

工人沒有用膳時間,部份工友,如機手,更因要長期在高空工作,甚至用膳、如廁也要在駕駛室解決。

可惜傲慢的大碼頭公司,只召集分判商,單方面宣佈加薪5%,遠不及工人提出的要求,工人憤怒已達沸點,罷工已成如箭在弦之勢。

2013年3月20日﹕HIT大樓外抗議

2013年3月28日﹕佔領碼頭要道

罷工工友在3月28日早上,在和黃碼頭六號閘外拉起糾察線(picket line),聲援團體,拉起「還錢呀李老闆」的橫額。

2013年3月30日﹕碼頭遊行

罷工踏入第3日,大碼頭公司 HIT 依然不願與工友代表談判,於是工會發動罷工工友在碼頭內遊行。相信這是香港歷史上第一次在貨櫃碼頭內遊行。

二、築建碼頭村

罷工最初由橋邊理貨員、抓結工人發起,數日後有更多其他工種,例如俗稱「機手」的吊機操作員等的工友加入罷工行列,當中以「高寶」的機手人數最多。機手是重要的工作崗位,負責操作吊機把貨櫃在船上和貨櫃車之間搬運。機手加入罷工即意味碼頭運作受到極大影響,為工友的爭取行動注入強心針!

與此同時,大碼頭公司 HIT 亦暗地裡進行反制的措施﹕大碼頭公司不惜本錢,以數目不菲的律師費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禁止工友代表、職工盟職員及其他人佔據碼頭六號閘。若工人違返禁制令,即有可能因藐視法庭而遭檢控。工友決定離開碼頭範圍,另闢蹊徑展開抗爭,在碼頭外路旁建立臨時帳篷繼續抗爭,於是「碼頭村」便建立起來了。

成立罷工基金

碼頭工友是長散制,平日都是手停口停,罷工時更加是零收入。工會於是成立罷工基金,以支援工友的生活。有賴香港人對罷工的支持,罷工基金共籌得近890萬元,是主權移交以來最多的罷工基金捐款。 

2013年4月1日﹕到長和系總部抗議

4月1日工友拉隊至碼頭公司長和系的總部抗議,當日中環長江中心外企滿罷工的工友及各界支援人士,其後大隊沿花園道操上禮賓府,要求時任特首梁振英介入。

2013年4月4日﹕外判商代表臨時缺席的「調解會」

2013年4月5日﹕高等法院至政府總部遊行

工友控訴大財團恃財凌人,以法庭禁制令打壓罷工,亦都控訴特區政府未有積極介入,要求時任勞福局局長張建宗「交人」。

2013年4月7日﹕維園至政府總部遊行

罷工開始十日後,工會發動遊行由維多利亞公園到政府總部,有遊行參加者更製作針對財團大老闆李嘉誠的道具。參加遊行的工友均戴上頭巾以示決心,亦有工友派發象徵尊嚴的紅玫瑰,一同高舉工人的尊嚴。

每日向大眾更新罷工情況

碼頭村幾乎每日都有傳媒簡佈會,由工會幹事何偉航更新罷工最新情況。時任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亦於碼頭村召開記者會,控訴外判商「高寶」的劣行。

三、移師長江中心

踏入四月中,工友已罷工三個星期,但未見進展。罷工工友召開工友大會後,決定把部分碼頭村移師至中環長江中心,要求大老闆李嘉誠直接回應。 

和黃集團即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禁止工友在長江中心外建立碼頭村,和黃獲法庭批准禁制令,不過,由於長江中心外屬公共空間,市民是有權利使用,因此工會決定與和黃在法庭上對薄公堂,展開司法抗爭。 

團結晚會 家屬聲援

工會在長江中心外舉辦兩次團結晚會,有工友更穿起「為尊嚴撐到底」的T恤以示決心。

部分罷工工友的兒女,為了聲援爸爸的罷工行動,於是便組隊到大老闆李嘉誠的大宅外請願。小朋友更帶同色彩繽紛的氣球,希望李爺爺可以「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四、 社運、國際聲援

碼頭罷工體現了社會運動和工會運動的契合(Social Movement Unionism)。碼頭工會資源及人力有限,早在罷工醞釀階段,已尋求關心基層青年人組織幫助,開街站及派單張予工友,希望工友可以加入工會,爭取改善工作環境及薪酬待遇。今次工運另一特點是發揮碼頭工友國際團結的傳統,跨越國界,成功連結世界各地工會。在香港碼頭工人罷工期間,其他國家的工會如台灣、日本、南韓等,甚至非洲、南美洲的工會均有發團結訊息給罷工工友。而荷蘭、美國及澳洲的碼頭工會更派代表到香港,到碼頭村聲援罷工工友。

民間不同組織的朋友均有到罷工現場支持,協助收集物資、開街站宣傳罷工背景及訴求、籌集罷工基金捐款,甚至成立後援會持續支持罷工,實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

2013年4月14日﹕勞苦行

青年人舉行「勞苦行」支持罷工碼頭工友。他們早上在中環長江中心集合,然後一步一步的走到葵涌貨櫃碼頭,差不多午夜前才到達目的地。 

國際工會聲援

五、工潮落幕

經過多輪的談判,一邊廂碼頭外判公司仍然拒絕答應工會的加薪要求,另一邊廂大碼頭公司在幕後控制外判商發出新聞稿,表示最後提出加薪9.8%,同時表示不會再與工會進行談判。工會面對兩難局面,一方面加薪未達工會要求底線,資方亦明言拒絕承心認工會談判地位,另一方面工友已呈現疲態,如繼續下去,或未能保持罷工聲勢。工友遂召開大會決定,是否接受加薪方案。

工友大會上,大多數工人均接受加薪9.8%,但仍有少部分工友表示不接受。在大多數接受的前提下,工會宣佈結束罷工,同時以有秩序方式安排工友復工。

罷工翌年,資方再次加薪一成多,薪金水平算是達到了工潮原初提出的加薪訴求;職場內的衛生及職業安全等措施,亦逐步獲得了改善。但緊接其後,卻發生外判商秋後算帳事件,亦有工友表示重返工作崗位後被其他同事排斥。但正如碼頭村外工人在發泡膠寫上的罷工宣言,這次罷工只是第一波。未來等待著香港工人的,將會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抗爭道路。

「我們還有千千萬萬的攻勢」 

這次罷工成功團結了社會不同階層參與,重燃了大眾對罷工的想象,亦體現了國際工運的團結精神,為香港工運史寫下了重要一章。 


十年回望
碼頭工潮對今天香港有何啟示?

2013年碼頭工潮是次香港自196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工潮抗爭,總結40天的工潮,對今天的香港到底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