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蠶食人工 倡2024年加薪至少6.2%

5 mins read

踏入2024年,打工仔都期望新一年有人工加。多項薪酬趨勢調查顯示,香港僱員今年可望加薪2.2%至4.1%。不過,在扣除通脹後,實質加幅隨時所剩無幾。香港失業率過去一年多由高峰5.5%回落至2.8%,零售、飲食及旅遊業亦逐步復甦,但僱員卻未見分到多少成果。要留住好員工,合理的薪酬調整機制必不可少,我們建議僱主應按經濟增長數據及通脹率調薪,今年平均至少加薪6.2%。

香港於2020年開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全面下滑,失業問題惡化,但隨著2023年初取消所有社交距離限制措施,經濟漸見起色,雖然復甦速度低於政府預期,但2023年首九個月本地生產總值仍較前年同期增加2.8%,預期2023年全年有3.2%經濟增長。

零售飲食復甦 企業由虧轉盈

隨著疫情緩和,零售和飲食業也開始復甦。統計處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零售銷貨量和食肆收益,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的85%至90%;旅遊業亦顯著反彈,2023年第三季訪港旅客人次回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經營狀況改善,企業錄得可觀盈利,以大家樂為例,截至2023年9月中期盈利約2億元,按年升近84%,剔除2022年同期獲得4,090萬元疫情資助,中期盈利按年增長約兩倍;莎莎國際業績亦由虧轉盈,截至2023年9月中期錄得1.02億元盈利。

失業率回落空缺率上升

就業市場更加是迅速改善,香港失業率由2022年2至4月的5.5%逐步回落至2023年第三季的2.8%。同期就業不足率由3.8%下降至1%。私營機構也開始增聘人手,職位空缺率由2022年第一季的2%,上升至2023年第二季的2.9%,同期職位缺口(即失業人數減職位空缺數目)亦由約135,000大幅降至約32,000,減幅超過75%。

四年實質工資僅增1.1%

經濟數據好轉,但僱員過去一年加薪幅度卻不似預期。數據顯示,2023年6月,名義工資指數按年上升3.5%,但扣除物價因素後實質增幅僅1.8%。跟疫情前2019年6月比較,2023年6月名義工資上升8%,扣除同期通脹6.9%,四年間工資合共只有1.1%實質增長。實質工資增長亦長期落後人均生產總值和勞工生產力,2013至2023年,實質工資增幅只有6.7%,而同期人均生產總值有7.1%升幅;跟勞工生產力比較,2013至2022年實質工資更落後超過11個百分點,預期至2023年兩者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調查顯示2024年加薪2.2%至4.1%

打工仔辛勤工作,當然希望可在加薪幅度上反映出來,經過失望的2023年,2024年又如何呢?多個調查機構早前陸續公佈2024年企業加薪預測,最樂觀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展望今年平均加薪4.1%。另一組織香港人才管理協會則預測不同職級可獲加薪3.5%至3.8%不等。JobsDB調查得出的數據最保守,預計2024年僅加薪2.2%。上述三機構預計的加幅,尚未扣除通脹率,在通脹抵銷下,員工實質加幅可能僅得約1%,甚至要面臨減薪。

甲類通脹升2.9% 人均生產總值增3.2%

據政府去年財政預算中期預測,2024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2.5%,由2012至2022年,反映基層生活模式的甲類物價指數年均增幅,較綜合指數高約0.4個百分點,推算2024年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上升2.9%。一個合理的加薪幅度,當然不應只計算通脹增幅,還要考慮整體經濟增長狀況,政府財政預算中期預測,2024年經濟實質增長3.7%,以2013至2023年十年間年中人口年均上升0.4%計,可推算出2024年人均生產總值增加3.2%。換言之,2024年合理的平均加薪幅度,在反映人均生產總值趨勢和物價升幅後,最少應為6.2%(1.032×1.029–1=6.2%)。當然如個別企業表現出色,僱主更應在這個基礎上額外加薪。

數據不會說謊,雖然不少預測唱淡未來經濟,但目前香港失業率及職位缺口仍處於低位是不爭事實,加上本地勞動人口4年間減少14萬人,企業更應提供誘因,吸引非在職人士加入就業市場。疫情時,僱主為節省開支不斷減薪減福利,疫情結束後卻拒作補償,以零售和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兩大復甦中的行業為例,僱員實質薪金在2023年6月仍未回復至疫情前水平,分別較2019年6月下跌1.7%和2.7%,對於當日勒緊褲頭與僱主共渡時艱的打工仔來說,是否有所虧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