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權力不對等 英零工時合約工數目創新高
英工黨表明當選將禁零工時合約

6 mins read

英國大選在即,工黨在競選政綱中表明取締零工時合約 (Zero-hour contracts)成為該黨最重點的勞工政綱。零工時合約常見於基層前線工種 ,早前一些港人組織調查便發現,不少移英港人也是從事這類不穩定的就業。在勞資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零工時合約讓僱主能規避給予正式員工的津貼及待遇,變相成為剝削勞工的捷徑,英國蘭卡斯特大學The Work Foundation在今年三月發表關於英國零工時合約的研究,指英國零工時合約創下歷史新高,年輕人成為主要受害者。基金會的研究主任Alice Martin分析指:「零時工合約曾被譽為彈性工作的解決方案,但我們的研究顯示,往往只有僱主有選擇權,勞工卻沒有。」

去年新增13.6萬零工時合約工 16至24歲青年佔65%

零工時合約指勞資雙方並未在簽約時訂定最低工時,這意味僱主可根據公司需求安排工作,勞工亦可拒絕接受公司指派。零工時合約工作者享有法定年假和最低工資,法律規定僱主不可禁止他們尋找工作及接受其他僱主的工作,與此同時,零工時合約工無法享有病假薪酬、有薪休假等福利。

上述研究顯示,去年與前年相比,英國新增了13.6萬名零工時合約勞工,當中65%即8.8萬人為青年,年齡界介乎16至24歲,增幅達23%,直至2023年英國青年勞工中有高達474,000屬零工時合約。英國目前有110萬人為零工時合約勞工,其中約四分之三(73.5%)的工作沒有保障,只有6.1%處於穩定的就業狀態,具有固定收入並享應得的權利。有關數據反映,只有極少數的零工時合約工作者能夠享受到穩定的薪酬和權利。

專家促加強規管 平衡工作保障與彈性

研究進一步分析,目前英國狀況是黑人勞工比白人勞工簽訂零工時合約高出2.7倍,而其他多元種族的勞工又比白人工作者簽訂零工時合約多出2.3倍。另外,女性又比男性高1.2倍,而年輕人更比其他年齡層簽訂零工時合約多5.9倍。「數據反映,零工時合約對某些工作者的影響更大,而年輕工作者,特別是年輕女性,更是政策制定者不作為的主要受害者。」Alice Martin形容。她指,縱然有一小撮專業人士熱衷於這種工作模式,但根據調查,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零工時合約代表了不穩定性。「過去十年裡對零工時合約的不作為,英國已經落後了,現在我們的年輕一代正在為此付出代價。其他國家不是禁止零工時合約,就是對此進行嚴格的監管,我們需要趕上步伐,在工作保障與保持彈性之間取得平衡。」

為此,基金會提出多項建議,包括,一.僱主對於所有形式的僱員提供合約工時,如每週工時、每月工時或年工時等;二.如果屬臨時性質,員工可要求在零工時合約下的第一天提出靈活工作,他們既有的合約工時應受到保障,當臨時工作結束後須恢復原有安排;三.若某人的工時比合約工時多出25%以上,他們有權要求修改合同,按其願意可在新合同反映他們的實際工時;四.僱主要求的工作時數若沒有規律,需要提前三周通知員工班次,並確保臨時取消班次時員工有權獲得補償。五.擁有250名或以上員工的僱主需要每年提交關鍵的就業數據報告,包括就業合同(例如全職、兼職、零工時合約和代理)和員工更替率,以便政府更好地作出規管。六.增加勞動市場執法的資源。

6%移英港人屬零工時合約 工黨提廢除

事實上,零工時合約也影響不少移英港人,根據英國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商學院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謝馥盈與移英港人機構West Midlands HongKonger Support CIC於2023年5月至7月期間就移英港人的求職及就業情況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在從事有薪工作的被訪當中,16%是兼職,6%是沒有固定工時的零工時合約,亦有少量為自僱人士。West Midlands HongKonger Support CIC代表李大成指出,儘管英國的勞工法例較完善,但仍有小量中介公司利用零工時時合約,剝削香港勞工的基本權益。

英國保守黨下議院議員Scott Benton MP去年提出一項關於工作可預測性的法案,(Workers (Predictable Terms and Conditions) Bill),並在去年9月通過。法案提出如果勞工合約是短期或少於12個月,僱員可以向僱主要求更可預測的工作。不過,因為法案只保障已經為同一僱主工作26星期的僱員,很多工人本身未必會工作滿這個期限。在即將來臨的英國大選,工黨在其勞工政綱A New Deal for Working People中,已表明當選將禁止「剝削的零工時合約」(expoitative zero hour contracts) 。工黨承諾,會要求僱主最少以12星期為參照期,為僱員提供可預見工時的合約。不過,英國《衛報》早前報導,有消息指工黨將在執行上賦予彈性,容許僱員選擇繼續以零工時合約受聘。此一妥協受到英國部份工會人士批評,認為在現時權力不對等的勞資關係下,將為新政策留下極大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