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意外兩月奪九命 提高罰則阻嚇力存疑 

6 mins read

香港接連發生致命工業意外,近兩個月最少奪走九條人命,最新一宗發生在9月24日,兩名工人在地底工作疑吸入沼氣死亡,警方初步調查發現事件中工程經理涉疏忽。近年工傷數字高踞不下,去年各行業共有32,026宗職業傷亡個案,造成266人死亡,數字創十年新高。政府今年4月通過修訂職安健條例,針對嚴重個案提高罰則,意味在這個日子後的工業意外都會用經修訂的罰則追究,但修例後奪命意外反而有增無減,加強罰則所起的阻嚇作用成疑。 

勞工處最近在網站發表報告,詳細分析去年職業傷亡及工業意外數字,並比較過去十年的變遷。去年所有工作地點的職業傷亡個案有32,026宗,較2021年的30,448宗多5%,是近三年最高。每一千名僱員的傷亡率為11.2,也創下近四年新高。各行業中,以社會工作服務業的職業傷亡個案升幅最多,由1,544宗增至3,665宗,增幅1.4倍,建造業個案亦由3,365宗增加三成至4,377宗。 

職業傷亡個案增 死亡人數創十年新高 

職業傷亡個案是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呈報在工作地點發生的致命個案,或導致失去工作能力三天以上的受傷個案。值得留意是,去年職業傷亡致命個案的死亡人數有266人,每一千名僱員的致命率達0.093,無論死亡人數及致命率,同樣都是近十年最高。相比起十年前即2013年,死亡人數188人、致命率0.065,分別上升了41%及43%。今年首季職業傷亡個案有6,826宗,雖較去年同期9,092宗減少逾兩成,但死亡人數卻由57激增至74人,增幅三成。

工業意外方面,去年全年有7,762宗,較2021年的8,865下跌12%,致命意外數目則連續兩年維持25宗高位水平。踏入2023年,工業意外數字呈回升之勢,今年首季有1,862宗,較2022年同期1,232宗激增53%,死亡人數則由3人增至5人。 

兩工人地底工作疑吸沼氣亡 工程經理涉疏忽  

立法會今年初通過《2023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針對極嚴重的違規個案,將最高罰款額及最高監禁年期分別提高至1000萬元及監禁兩年,今年4月28日刊憲生效。換言之,4月28日後發生的工業意外將以新罰則追究。政府修例的原意是提升法例的阻嚇力,從而降低致命工業意外數字,但看來兩者沒有必然關係。根據勞工處網頁及傳媒報道,由4月28日條例生效起至九月份,香港最少發生12宗致命工業意外,單是八月及九月短短兩個月,便有多達八宗個案,導致九人死亡,其中8月19日更一日內出現三宗奪命事故。 

面對工業意外數字不斷增加,勞工處在8月28日起曾開展為期兩周特別巡查行動,針對建築地盤的高危工序,但行動明顯發揮不到作用,行動期間以至行動結束後,都接連有工業意外發生,最新一宗致命工業意外發生在9月24日,警方接報指,西九龍柯士甸道西一號,一個約三米深的換水管井內有兩名男工人疑吸入沼氣暈倒,送院不治。工業傷亡權益會向傳媒表示,兩名工人本應23日傍晚下班,但徹夜沒有回家,家屬向承辦商求助揭發事件,估計兩名工人可能通宵被困管道,要求承辦商交代及善後。消息指警方初步調查發現,兩名死者23日早上到案發的管道內工作,但工程經理未完成安全評估便離開,下午返回已找不到兩人,之後另一名工程人員嘗試尋找他們,但發現管道上鎖後離開現場。直至翌日早上工程人員始揭發兩人昏迷現場。 

新例四月底生效 料年底才有判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九月中旬出席公開活動時表示,工業意外由發生到勞工處完成調查,經律政司審理,再提交法庭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預計應該到年底才會見到有個案以已修訂的罰則處理。或許政府認為由於法庭尚未有判例,加強罰則能否減少意外數字,現階段言之尚早,但奪命意外一宗也嫌多,孫玉菡在四月份通過修例後曾表示,新例需要以一個「組合拳」的形式推出,但當突擊巡查成效不彰,教育宣傳發揮不到作用,政府的組合拳還會有甚麼新招數呢?修例最初是建議將罰款與定罪單位的營業額掛勾,但在商界反對下政府將最高罰款額大降,面對兩個月失去九條人命,政府又會否為當日的決定感到後悔? 

近十年職業傷亡數字

 職業傷亡個案 每千名僱員傷亡率 死亡人數 每千名僱員致命率 
2013年 38027 13.2 188 0.065 
2014年 37523 12.8 210 0.071 
2015年 35852 12.1 177 0.060 
2016年 35768 11.9 203 0.068 
2017年 35631 11.8 227 0.075 
2018年 35964 11.8 218 0.071 
2019年 32872 10.8 249 0.082 
2020年 27127 9.3 234 0.080 
2021年 30448 10.5 263 0.091 
2022年 32026 11.2 266 0.093 
資料來源:勞工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