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屢爆欠薪糾紛 1.6萬人無工開 私營地盤空缺僅85個

7 mins read

今年3月香港老牌建築公司馮祥記清盤,揭開連串建造業欠薪事件的序幕,就連承建多項政府工程的保華建業,在5月及7月也先後捲入欠薪風波。翻查資料,過去半年本港最少發生9宗因建造業欠薪引發的工潮。業內人士形容目前建造業風聲鶴淚,有公司拖糧更長達8個月。根據官方數據,建造業失業率在過去大半年持續上升,今年首季私營地盤僅錄得85個空缺,建造業無疑已步入寒冬,基層工人勢首當其衝。

馮祥記清盤揭序幕 半年最少9宗工潮

建造業欠薪糾紛停不了。今年3月,有40多年歷史的建築公司馮祥記宣布清盤,拖欠分判商工程費及工人薪金,金額逾1.5億元。建造業興衰是本港經濟的寒暑表,老牌建築商倒閉,意味著本港經濟正向下沉,隨後半年經傳媒報導的建造業欠薪勞資糾紛最少有9宗,私下調解的個案更是不計其數。4月底,啟德體育園爆欠薪,事件源於二判拖欠三判工程費尾期約500萬元,40名工人受影響,工人一度堵塞園區車閘並拉起「有汗出無糧出」等橫額。

安達臣道發展區的安禧街房協居屋「朗然」地盤5月也發生勞資糾紛。大判被指拖欠二判工程費,約百名工人被拖欠約千萬元薪金,其中30人在地盤門外聚集,展示寫上「無良僱主」的木板及帆布,涉事承建商是承辦多項政府工務工程的保華建業。

建造業陷困境 減薪裁員無薪假

6月,中環美利道2號地盤發生欠薪事件,有工人在現場罷工。7月,保華建業再爆出拖欠房協項目地盤工人薪金,有負責港島路政署工程的外判工人指,遭保華建業拖欠6月份薪金,加上遣散費、代支材料費等約2,000萬元,約70名工人曾到勞工處求助,其間有人手持寫上「有汗出,冇糧出」的紙皮抗議。8月中,秀茂坪安達臣道房協地盤約30名釘板工人於地盤出口聚集抗議,追討個半月欠薪。涉事地盤於2022年9月曾發生冧天秤奪命工傷,總承建商是精進建築,事後精進表示為免影響工程進度決定終止與分判商合約。值得留意是精進母企興聯集團在8月上旬曾向員工發信,指公司遇上歷年最艱難逆境,有董事及高層要求減薪,經考慮後決定向要求減薪的同事減薪2%。

建造業分包商聯會會長伍新華早前指,目前建造業情況嚴峻,有公司負債累累,拖糧長達8個月,形容業界風聲鶴淚。建築師事務所商會主席劉榮廣亦去信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業界面臨困境,在環球及本地經濟不景下,僅少數私人項目正推進,很多建築行裁員。劉本身是「劉榮廣伍振民建築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該公司早前流傳下月起要求員工每月放3日無薪假。

事實上,建造業失業率自去年9至11月跌至3.7%低位後,便一直上升,到今年5至7月升至4.3%,1.61萬人失業,較去年9至11月多2,500人無工開,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多了1,400人失業。

公私營工程失衡 今年首季私營地盤空缺僅85個

再比較公私營建築地盤過去十年比例的變遷,據統計處《建築地盤就業及空缺按季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4次統計中不論建築地盤數目與工人人數,均是私營比公營多,即使在「佔領運動」期間的第4季,私營地盤有747個,涉46,111名工人;公營則為514個地盤,合共40,232人。至於職位空缺方面,公私營分別為501個與345個,公營建築地盤空缺是私營的1.4倍。及至2024年首季,公營地盤853個,私營815個,工人人數分別64,210人與59,439人,職位空缺方面,公營有1,983個,私營只有85個,兩者相差23倍。雖然表面上市場上仍有很多私營地盤有工開,但空缺數目不斷減少,正好反映新工程已越來越少,與劉榮廣所指僅少數私人項目正推進不謀而合。

建造業一直是香港支柱產業,私人項目多寡直接反映投資者的信心。上述數字可看到過去十年間在香港最動盪的時候,私營項目仍比公營為多,現在情況有逆轉趨勢,私營投資變得保守,在香港財政處於赤字下,政府大灑公帑投資基建刺激經濟難久持,行業狀況勢變得更艱難。

判上判根深柢固 新例難杜絕欠薪陋習

香港建造業一直存在判上判陋習。判上判是承辦商為了賺取最大利益,把項目外判予其他承辦商,每下判一層工人的薪金便被壓低一次,多層分包不但遇事難以追究責任,更令拖糧成常態。

政府今年5月提出《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草案》,料本年內完成立法。當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指,發展局曾就建造業的付款情況研究,結果顯示,每年平均未償付款額佔公司業務總收益的5%至12%,拖欠款額的時間普遍超過6個月,某些嚴重個案更長達兩至三年。針對分包合約經常會列明,即使完成工作,但仍須待付款方從上一層合約收取款項後,才可獲得付款,即「先收款、後付款」,以及下層分包合約欠缺具體付款安排條文,如付款期數與期限等,因此立法建議禁止分判商與下層工程公司訂立「先收款後付款」等不公平條款,下層公司如經過申索、審裁後仍未能收款,可透過停工或減慢進度追討。不過,目前立法只規管總承建商與分包商的付款安排,一些沒有簽署分判合約的自僱人士或個體戶,在該法例下或不受保障。

行業陋習侵害工人權益,延至今天才著手立法已是亡羊補牢,隨著經濟下行,建造業欠薪糾紛料接踵而來,要確實捍衛勞權,立法不可抱著「交功課」的心態,必須對症下藥,堵塞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