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5月1日起將最低工資增至42.1元,兩年累積加幅5.25%,即平均每年僅加2.625%。其實多個國家早在年初已相繼調高最低工資,單計2025年加幅已跑贏香港,其中歐盟有22個國家設立最低工資制度,大部分加幅都超過6%,升幅最高的土耳其加幅更達30%。而位於北美的發展中國家墨西哥,增幅亦有12%。
與香港鄰近的台灣,雖然2025年最低工資加幅只有約4%,但若連同2024年的加幅,累積便達約8%,遠遠拋離香港。日本雖然2025年調整幅度未定,但2024年已將最低工資上調5%,過去兩年累計加幅近10%。
兩年一檢下港最低工資兩年僅增5.25%
由於最低工資一年一檢明年才實施,因此今年最低工資即使有調整,加幅依然是追落後。根據政府最新採用的方程式,最低工資本應在去年已先調高2.72%,到今年再加2.38%,但在兩年一檢下,去年最低工資凍結,拖至今年才累積加5.25%至42.1元,平均每年僅加1.05元,加幅明顯滯後。
土耳其加30% 歐盟16國加幅6%或以上
香港最低工資加幅「雞碎咁多」,與其他國家比較又如何?據歐洲新聞台(Euronews)報道,目前歐盟27國中有22個會員國設最低工資,比較各地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之間最低工資變動後,發現土耳其的最低工資升幅最高,達30%。不過,當地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全年通脹率高達44.4%,加薪幅度似乎未能抵銷物價上升,但若撇除土耳其,其他歐盟國家的最低工資升幅遠遠拋離通脹,排第二高的黑山,過去一年最低工資上調25.9% ,而當地通脹率則為2.6% ,其他如羅馬尼亞最低工資增加22.7%,保加利亞加15.4%,波蘭加10%,匈牙利加9%,這四地過去一年通脹分別是5.5%、2.1%、3.9%及4.8%。在2025年有多達16個歐盟成員國最低工資加6%或以上,增幅較低是法國及盧森堡,加幅分別是2%及2.65%。歐洲統計局(Eurostat)數字顯示,由2015至2025年的十年間,多個國家每年平均最低工資長在10%以上,最高是羅馬尼亞,過去十年平均每年增加14.1%,其次是立陶苑的13.2%及保加利亞的11.6%。反觀香港,過去十年最低工資平均每年加幅不足3%。
英國加6.7%至18%
已脫歐的英國,去年底宣布由2025年4月起,21歲及以上僱員的最低工資將提升至每小時12.21鎊(約123港元),增幅6.7%;18歲至20歲僱員則由8.6鎊(約86.5港元)調高至10鎊(約101港元),加幅16%;學徒更由6.4鎊(約64港元)加18%至7.55鎊(約76港元),加幅是在各年齡層中最高。英國這次加薪旨在緩解僱員生活成本壓力,讓最低工資更加接近真正的生活工資。
其他最低工資增幅較港高的國家還有墨西哥,當地1月1日起調升最低工資12%,北部邊境自由區工資由每日374.89墨幣(約143港元)增至419.88墨幣(約160港元),其餘地區由每日248.93墨幣(約95港元)調升至278.80墨幣(約107港元)。另外,哥倫比今年起每月最低工資增至哥幣142萬3,500披索,較上年升9.54%,以1美元兌換4200披索計,折算美金為339元,即港幣約2644元。
日本台灣兩年累積加幅拋離香港
亞洲方面,日本慣常在10月調高最低工資,今年的調整幅度尚未落實,而2024年10月則已將全國平均最低工資由每小時1004日圓(約52.7港元),增至1054日圓(約55.4港元),增幅5%。表面上,日本最低工資增幅跑輸香港,但事實是日本已連續22年調高最低工資,2023年10月曾將最低工資上調43日圓,兩年累積增幅9.7%。台灣最低工資走勢與日本類似,當地最低工資分月薪及時薪兩部分,月薪最低工資今年1月起由27470台幣(約6588港元)增至28590台幣(約6856港元),時薪由183元(約43.9港元)增至190元(約45.6港元),加幅分別4.08%及3.83% 。今年已是台灣連續9年調高最低工資,去年增加約4%,兩年累積下來月薪及時薪最低工資分別增8.3%及7.95%。
香港的最低工資在2011年實施,由時薪28元啟動,工資水平一直被批評太低難應付基本家庭生活需要,十多年過去,政府雖在今年引入新方程式計算最低工資增幅,但結果繼續令人失望,所謂的改革根本無助改善基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