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擬輸入歷來最大規模外勞,今日宣佈在兩大行業推出不設時限的輸入勞工計劃,容許建造業及運輸業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的審批機制,引入兩萬名外勞,當中1,700個為公共小巴及客車司機,機艙工作員亦在外勞名單之列,獲批的外勞可返回內地居住,預計下月可接受僱主申請。港府同時宣佈將補充勞工計劃下26個不得申請輸入外勞的工種名單取消,為期兩年。政府為引入外勞大開方便之門,僱主日後也可申請外勞來港做侍應及售貨員等基層工作。
政府今日(13日)舉行記者會交代輸入外勞最新安排,將參考輸入護理員的特別計劃方式,為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外勞,兩行業外勞配額上限共兩萬個,其中建造業佔1.2萬個,運輸業佔8,000個,包括6,300個與機場運作相關的前線職位,涵蓋十個工種,例如地勤人員、機艙工作員、機坪服務員及倉庫處理等;900個公共小巴司機,以及800個客車司機,外勞工資須不少於相關職位的每月工資中位數。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計劃不設時限,但強調非永久性質,相信兩個計劃的配額足夠應用至明年。計劃預計下月接受申請,審批期一至兩個月。
外勞可選擇返內地居住
新的行業輸入外勞計劃,將容許外勞選擇留港或返回內地居。發展局局長寗漢豪表示,僱主若安排建造業外勞在港居住,必須要在指定地點提供宿舍,建築商可安排外勞住工地搭建的宿舍或選擇中央宿舍,當局會將元朗牛潭尾社區隔離設施改建為其中一個中央宿舍,由建造業議會管理,僱主需繳交租金,但可按機制在外勞薪金扣除。政府會考慮公營工程項目優先輸入外勞。
輸入外勞審批機制
審批機制方面,寗漢豪說,建造業議會將主持短期勞動力供應專責小組,就短缺工種及工資中位數向政府提交意見,政府會成立諮詢委員會,就專責小組的建議給予意見,政府內部的跨部門委員會會就每宗個案向發展局秘書長提供意見,常任秘書長會作最後審批。政府不斷強調建造工人嚴重短缺,技術工人短缺人數由2023年的1.5萬人增至2027年的4萬人。不過,根據統計處數字顯示,今年2月至4月建造業失業率為4.5% ,15,700人無工開,這批失業大軍人數,較政府準備輸入的外勞還要多。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則表示,估計大部份在機場工作的航空運輸業外勞,由於工作地點鄰近港珠澳大橋,會返內地居住,至於公共小巴司機及客車司機,營辦商會根據司機服務地區安排住宿。他說,輸入司機需持有獲運輸署認可的非本地小汽車駕駛執照一年或以上,當局會協助他們在本港參加小巴或巴士駕駛執照的考試,並須完成職前課程和實習訓練,以熟悉交通規和駕駛路線。被問及外勞會否取代本港司機,林指專線小巴司機空缺有2,000個,輸入外勞上限僅900個,剩餘空缺可由本地勞工填補。
對於兩大行業計劃被批評架空勞顧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建造及運輸業都出現結構性人手短缺,「係毫無疑問嘅事實」,不存在要再問勞顧會有否短缺的問題,局方會每半年向勞顧會匯報兩行業輸入外勞情況。他又表示,政府會加強培訓,再培訓局就業掛勾課程的學員,每月培訓津貼將由5,800元增至8,000元。
26個工種放寬輸入外勞 包括文員售貨員等
除了為建造業及運輸業開方便之門外,港府同時宣布將現時的補充勞工計劃,改名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暫停執行現有26個職位不得輸入外勞的規定,為期兩年。有關職位包括侍應、接待員、收銀員、文員、售貨員、駕駛員及送貨員等,這些職位未來兩年可申請輸入外勞,而獲批的外勞,同樣可選擇留港或回內地居住。孫玉菡表示,新計劃仍會保留過往部份安排,包括需進行四個星期的本地招聘,每宗個案會交勞顧會審批,局方會制定績效指標,希望在僱主提出申請後,三個月內作出審批決定。
根據現有補充勞工計劃,僱主若要聘請外勞,須先以該工種的工資中位數在港進行招聘,四個星期內無港人問津便可正式申請輸入外勞,但最終是否獲批仍要交由勞顧會逐個個案審批。勞顧會的勞方及資方各有六名成員,過往如出現六票贊成及六票反對的局面,有關申請個案通常不獲批,過去亦有僱主申請輸入大批建造業外勞,勞方成員也試過合力阻截,某程度上算是一個制衡。
勞工處數字顯示、2022年有1,527宗補充勞工計劃申請,涉及9,118名外勞,較前年1,142宗個案及5,082名外勞,分別多出34%及79%,2022年獲批個案有1,286宗,5,829人可來港工作,由於部份年底申請的個案,要到翌年才處理,故最後獲批個案及外勞數字相信會更多。各行業中,以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獲批外勞最多,去年批出3,043人,佔整體外勞人數超過一半,主要是安老院舍護理員。值得留意是2021年及2022年建造業分別申請引入846名及2,321名外勞,結果同年分別只有6名及480名建造工人獲批來港。政府今次繞過勞顧會輸入大批建造業工人,也反映審批機制隨時可被推倒重來,甚至另起爐灶。
護理業推特別計劃 引入7000外勞
事實上,經常表示人手不足的安老院舍,政府去年3至5月,已在補充勞工計劃下實行放寬措施,容許業界省卻在計劃下先進行四星期本地招聘的步驟、以及暫緩就每宗申請諮詢勞工顧問委員會的安排,結果獲批外勞數字大增。政府在今年第二季再推出特別計劃,正式繞過勞顧會審批機制,額外輸入約3,000名護理員,計及早前放寬措施已輸入的約4,000人,輸入配額上限高達7,000人。
成效不彰 腰斬紡織業輸入外勞計劃
港府以往也曾為個別行業度身訂造外勞計劃,2006年初,政府在業界游說下推出鼓勵廠商回流及協助本地工人就業的「紡織及製衣業人力發展計劃」,但計劃推行近三年,勞工處僅收到38名僱主提交52宗申請,其中13宗申請由僱主撤回,其餘39宗申請共批准輸入171名外勞,但最後只有117人來港工作。政府最初定出5,000名外勞名額,一直在港設廠的僱主可「一拖四」輸入外勞,其他回流本港的紡織商則可「一拖一」,計劃原本是以創造本地職位招徠,但結果受惠的本地工人僅得57名。政府最終在2009年7月腰斬計劃,僱主如需招聘外勞,只能重新透過補充勞工計劃申請。
此外,港府亦曾在1990年代的新機場核心工程玫瑰園計畫,推行特別輸入勞工計劃,據傳媒報道,整個計劃引入外勞逾5,000人,但當時有僱主被揭發表面上向外勞支付市場工資,實際則從外勞薪金中剋扣食宿及交通等雜費,僱主以低工資聘請外勞,間接剝削本地工人飯碗。到1998年,當時的教育及人力統籌局想重施故,推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但由於遭到勞工界強烈反對,最後計劃胎死腹中。
行業輸入計劃詳情
行業 | 名額上限 |
建造業 | 12,000個 |
運輸業 | 8,000個(機場前線職位:6,300個、公共小巴司機:900個、客車司機:800 |
通常不包括在「補充勞工計劃」下的職位類別,現獲放寬輸入外勞的工種
營業代表 | 整熨工 |
售貨員 | 髮型師 |
侍應生 | 貨倉管理員 |
接待員 | 裁剪工 |
收銀員 | 裁床工 |
初級廚師 | 檢查工 |
食品加工工人 | 送貨員 |
文員 | 駕駛員 |
銀行櫃檯員 | 清拆工 |
電腦/打孔機操作員 | 石工 |
電話接線生 | 噴漆工 |
布草房服務員 | 渠工 |
洗衣工人 | 補漏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