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月17日),特首李家超在公佈施政報告時,拒絕回應民間訴求,即時剎停輸入外勞,更將原本兩年檢討期「嘆慢板」,延長多9個月,是完全漠視工人水深火熱的就業處境,本會對此表示憤怒!
今年施政報告共有286段,與勞工政策有關的篇幅只有寥寥11段,對於工人目前的困苦,嚴重忽視。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推行於2023年9月4日,政府曾承諾以兩年為期檢討,現在政府卻任搬龍門,改口應由批出首批外勞日期計起,並決定延至明年上半年才交代檢討結果。如果按照以往優化計劃的審批速度,每月平均批准約3000名外勞,將檢討期延長9個月,變相將會再新增27000外勞獲批,加上已批准、但尚未來港的外勞名額,最少多達32000,即是在此段拖延期內,保守估計會再增加近6萬名外勞來港工作。政府如此延後檢討期,勢必令香港工人的失業問題嚴重惡化,並對本地就業市場帶來無可挽回的沖擊。
施政報告提到的改善措施,屬小修小補、「整色整水」,明眼人也看得出只是用來敷衍工人的不滿。假招聘早已屢見不鮮,僱主若有心拒聘本地工人,參加招聘會亦只是「走過場,做場戲」,難以真正堵塞濫用。
至於規定本地與外勞人手比例應該符合申請外勞的職位,如此明顯的漏洞,一早已有批評指出,竟然拖拉兩年至現在才做,反映政府後知後覺,或者推行之初已有心「放水」。更何況,傷害已經造成,計劃實施後至今已批出11,725名侍應生以及8,648初級廚師,但未見政府交代已批的外勞申請是否須符合以上規定,及有何補救措施。
再者,以上這些小修小補措施,只適用於侍應和初級廚師,同樣令人不解。其他受輸入外勞影響嚴重的行業,例如建造業及零售工人,政府繼續視而不見,當他們「隱形」。
政府統計處周二公佈最新失業數據,失業人數已衝破150,000,多個大量輸入外勞的行業,過去兩年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升幅驚人。數據已清楚顯示,盲目輸入外勞已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機會,因此本會一再重申:政府當務之急是即時叫停輸入外勞計劃。
今年施政報告,外界也期望政府在結業安裁員潮下有新措施支援失業人士,但最後同樣欠奉,施政報告僅提到再培訓局年底前會敲定全新工作計劃,初步方向會制訂以技能為本的培訓框架,亦會為失業率較高的行業提供專門的再培訓支援,但未有具體內容。報告亦有提及優化「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及立法完善平台工作者工傷補償機制,但同樣未有具體細節,後者連時間表也欠奉。本會促請政府盡快交代以上細節及方案。同時,特區政府應該立即制訂全面失業支援政策,協助工人及其家人在失業率攀升及經濟惡化環境下,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