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港府肆意打壓工會持續 嚴重削弱香港勞工權益

6 mins read

工會會員人數將跌六分一

50人或以下「蚊型」工會增三倍

香港勞權監察今日(4月24日)發布《2023年香港勞工狀況》報告指出,香港面對作為中國及外地樞紐的獨特角色漸失,勞動人口急劇老化,經濟前景一片暗淡。同時,港府繼續利用國安法肆意打壓工會,過去三年逾二百工會被迫解散,2022年加入工會人數較2019年減少7%,工會規模縮小,工會平均會員人數減四成,只得或少於50名會員的「蚊型工會」數目則由287個增加至813個,上升達三倍。加入工會人數下跌,工會零散化,令工人難以團結,爭取權益。

《2023年香港勞工狀況》就香港於過去一年的勞權狀況進行了四方面研究,包括:經濟和勞動市場、勞工法例和政策、勞工權益被侵情況,以及工會活動和集體工人行動。

經濟前景暗淡 勞動人口急劇老化

2023年香港整體經濟仍然無法回復疫情前水平,2023年GDP總值較疫情前的2018及2019年,分別低2.7%及1.1%。同時,受中國加強監控,香港失去作為內地與外國樞紐的有利經濟角色,中國經濟放緩及連串結構性問題,亦為香港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過去三年的移民潮,大幅削弱本地人力資源。2023年第四季的勞動人口低於較疫情前(即2019年第四季)4.1%。受香港政治社會環境急轉影響,當中以20至24歲及25至29歲這兩個年齡組群的勞動人口跌幅最為嚴重,分別較2019年減少63,000(下跌28.5%)及60,000人(下跌15%)。年輕勞動人口大幅下滑,相反65歲以上的勞動人口更較2019年增加三成。60 歲及以上的勞動人口接近52萬,佔整體勞動人的百份之十五,差不多是每六個打工仔便有一個。

工會組織者被捕 過去三年逾二百工會被解散

報告又指在港區國安法實施下,香港的勞工權益被嚴重侵犯,包括工會領袖被拘捕及起訴,以及當局針對工會作出執法行動,情況較2022年變本加厲。至2023年底,香港至少有13名工會領袖被捕,其中3人仍然在囚,6人刑滿後獲釋,3人被捕後保釋,1人被撤起訴。此外,更有身處海外工會人士因從事國際工運聯繫而遭受懸紅通緝。面對日益惡化的政治環境和港區國安法的寒蟬效應,工會選擇解散或終止活動。在2021年至2023年,共218個工會通過解散或自行取消註冊,相比2018年至2020年,只有11個工會組織解散。去年,繼言語治療師工會之後,香港白領(行政及文職)同行工會亦遭職工會登記局強行取締。

工會人數下滑  「蚊型工會」數目上升三倍

雖然整體工會數目上升,由2019年917增加至2022年1,454,但工會會員人數卻於同期下降7.6%,由934,000跌至863,000。工會規模同時「縮水」,工會平均會員人數由1,019名跌至597名,而只得或少於50名會員的「蚊型工會」數目,於同期則由287個大幅增加至813個,上升達三倍。

政府不時指工會數目增加代表工人權益繼續受保障,但事實上隨著港區國安法實施,工會無論在招收新會員或挽留會員上均遇上困難重重,報告預計,當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正式完成解散程序,預計工會人數將進一步跌至770,000,減少六分一。大型獨立工會被迫解散,工會規模縮小,組織變得零散,工會會員人數下跌,增加組織者在團結工人,爭取權益的難度。隨著基本法23條立法,報告預計工會生存空間將再進一步收窄。

另一方面,保障打工仔的勞工法例及政策仍停滯不前。凍結四年的最低工資於去年由HKD37.5增加至HKD40,平均每年僅加6角,無助減輕基層負擔;《僱傭條例》下俗稱「418」連續性合約規定放寬至「468」,卻仍無法涵蓋大量零散兼職工;加強平台經濟員工的保障要等至2026年才完成初部研究;擴大輸入外勞政策影響基層員工、禁止外傭轉工的入境政策等問題,特區政府一直未正視。隨著自主工會陣營遭受政治打壓,勞動節上街遊行被禁制,言論空間被大幅收緊,導致工人難以獲得批評政府勞工政策的正常渠道。

工人自發集體行動 狹縫中爭取權益

即使面臨種種困難及障礙,去年香港工會組織仍在狹窄空間為工友爭取公平待遇,例如,關注勞工權益的本地藝術家聯同工會共同爭取,終令港鐵於2023年決定將外判清潔工時薪由最低工資40元提升至50元,約滿可獲6%約滿酬金。另約30地盤工人在大埔地盤外自發堵路,追討合共約70萬欠薪。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亦因不滿編更安排,發起按章工作行動。這些零散的勞工行動,雖然未必可帶來鉅大改變,卻反映了工人面對剝削時,無論社會有多高壓,仍會竭力在狹縫中爭取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