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壓垮中國經濟,疫後製造業依然疲弱,工廠倒閉、外商遷移,大量老闆「跑路」,苦苦經營的則把壓力轉到下層工人身上,拖欠工資、拒納社保,甚至削減工時迫員工自行離職等,早前江蘇無錫的比亞迪工廠工人罷工,竟然是反對公司禁止加班,因為工資水平太低,如果不加班根本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開支。不幸的是,中國頻繁的罷工卻遭受政權粗暴介入壓制,特別在經濟下行時罷工對資方威脅減少,變相令力量減減弱。
2023年工人集體行動創七年新高
根據中國勞工通訊(CLB)統計,2023年中國工人集體行動有1,789宗,較2022年增加逾一倍,創七年新高,當中製造業為重災區,單是罷工便有438宗,佔整體24%,與22年對比則上升逾十倍,當年為37宗。在這438宗罷工中,近六成發生在珠三角地區。翻查資料,去年工人集體行動的數量已直迫2015年及2016年的歷史水平,而今年趨勢持續,由1月至8月中已有818宗工人集體行動。
中國自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靠著廉價勞工打入國際市場,有「世界工廠」之稱,但所謂的經濟奇蹟背後潛藏數之不盡的勞工剝削。隨着中國經濟在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開始放緩,習近平2012年上場剛好迎來一波比一波嚴重的罷工和勞工抗議。按CLB記錄,2015年工人集體行動多達2,775宗,2016年單是一月就發生500多次抗議活動,全年合共有2,671宗工人集體事件,是2014年的兩倍。中共對工人抗爭一手硬、一手軟,對抗議者進行鎮壓、拆散勞工權利組織,監禁活動人士的同時,對企業施壓解決糾紛,連串工潮某程度上迫使中國勞動制度法律體系的改進,CLB記錄的中國工人集體行動自2016年後顯著回落。
疫情三年倒閉潮持續 產業遷移製造失業人口
中國罷工潮重臨,主要因疫情三年極端清零封城重創中國經濟,同時令外資企業意識到側重「中國製造」存在風險。疫情期間已有大量工廠倒閉或遷移,而在「清零政策」結束後,製造業未見復甦,訂單不似預期,另一邊廂大型的國際品牌意識到過於依賴中國供應並非明智之舉,如2022年蘋果手機最大生產基地鄭州富士康因清零政策而爆發大規模抗爭,富士康員工與俗稱「大白」的防疫人員對峙,蘋果集團公告指,受疫情影響鄭州區組裝作業產能明顯下跌,而當年新型號iPhone的發布亦推遲,促使蘋果加快將生產轉移出中國,分散風險。今年5月便有報導指,富士康正逐步將業務移往越南,曾有5萬員工的富士康南寧工業園區已漸漸沒落,與數年前擠滿工人的情境截然不同。
據報,單是2020年第一季,中國有約46萬家公司倒閉,第一財經研究院去年3月發表題為《似曾相識:全球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情況分析報告》指出,疫情加速中國部份產業鏈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特別是越南。隨著大量工廠倒閉,勞動力供過於求,如加工業發達的廣東東莞一帶,早前出現時薪9元人民幣招聘臨時工,仍吸引不少工人競相爭取,因目前中國開工不足甚至失業的情況在各地比比皆是。
老闆出盡陰招減少遣散費開支
綜合CLB工人集體行動個案,在經濟不景氣時,資方往往將經營成本轉嫁到工人身上,造成嚴重剝削。據中國勞動法,僱主在裁員時有義務支付遣散費,過去幾年中國出現大量「老闆跑路」的新聞,一些僱主秘密運走機器或乾脆失蹤,當工人週日或假期回來時發現老闆已經跑路,工人的薪金與社保亦難以追討。
當然亦有「合法」減少遣散費的手段,最典型的策略是讓工人遵守「每週五天,每天八小時」的工時,由於工人工資普遍非常低,如上文提到東莞工廠聘臨時工時薪9元人民幣,因此工人必須靠加班賺取足夠收入維持生計,當僱主減少或取消加班時,實際上是在迫使工人自願辭職,從而避免支付任何遣散費。
官方打壓工人勢弧力弱 窒礙抗爭成效
種種剝削令中國工人發起罷工維權,如反對「五天八小時」的強制安排或要求加薪,令他們毋須依賴加班費亦可應付日常開支等。工人集體行動增加,他們使用多種策略向資方施壓,包括罷工、集會、靜坐、封鎖工廠入口等。工人還試圖讓多個政府部門介入,一些抗爭持續了數月之久,然而這些行動卻鮮有完滿爭取的案例。歸結原因,有以下幾點:工人力量分散;經濟下行時以罷工作籌碼的議價能力有限;中國的勞工組織在官方持續嚴厲打壓難以發聲。隨著製造業勞動力規模縮減,近期發生工廠罷工的規模介乎數名至數百人之間,而在2016年之前的罷工參與人數動輒上萬人。
與此同時,自2015年以來由於廣東資本轉移至東南亞地區,廣東工廠出現倒閉潮,大量工人加入維權行列。勞工組織由於經常協助工人與資方、政府展開三方集體談判,提供法律意見,被指加深了與地方政府的矛盾。中國政府加強對勞工運動的鎮壓,針對非政府組織進行全面掃蕩,多個組織的負責人被帶走或失蹤,如2015年12月3日,廣東廣州、佛山兩地超過25名關注勞工權益的NGO負責人和工作人員被警方帶走,以及2018年7月起,深圳佳士科技部份員工爭取組織工會,遭公司解聘,衝突中更被當地警方逮捕,4位被拘捕的勞權人士被控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罪」。在2023年的罷工浪潮中,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勞工非政府組織的參與,反倒是政府與僱主聯手鎮壓工人的行動的情況屢見不鮮。中國疫後經濟復甦無期,就業愈見艱難,社會矛盾急速加劇,可以預期,中國政府必將嚴陣以待,大力打壓可能出現的工人抗爭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