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運·工運︳十年拾遺 記香港人同行的民主苦路

6 mins read

傘運十年,79天的佔領未能改寫香港政制,佔領區曇花一現的烏托邦早已煙消雲散,看到「由治及興」後慘不忍睹的香港,不禁要問,十年前流過的淚與汗有何意義﹖今天我們嘗試從工運的角度找找答案。眾所周知,「和平佔中」因雙學介入而徹底改變運動方向,成為一場由學生主導的公民抗爭運動,學生是最純粹最有感召力的,而工會則是最具組織力與行動力的一群,縱觀古今中外,工學連結是推動民主的重要力量,2014年的雨傘運動亦然。這場看似失敗收場的運動,實則吹響公民覺醒號角,在每個香港人心中種下民主的種子,在不同行業與界別延續雨傘精神。

首度號召全港爭民主大罷工 教師社工響應

雨傘運動中,工會不是主要領導力量,人們談起傘運亦甚少提及工會的參與,然而細心察看卻會發現處處可見工會身影,由組織行動與物資以至法律及經濟支持等,雖然屬輔助和支援性質,卻有助延續運動的生命力與韌性,鞏固運動的民眾基礎。

2014年的雨傘運動最核心訴求是行政長官與立法會實行普選,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8·31框架」等同普選落閘,同年9月22日學聯發起一連五天「罷課不罷學」,全港25間大專院校共1.3萬人參加,26日學民思潮接力發起中學生罷課日,雙學晚上在金鐘添美道舉行罷課集會,集會結束後一眾學生領袖連同約百名學生進入被圍封的政府總部公民廣場,學生被圍捕,聲援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及至28日凌晨戴耀廷宣佈佔領中環正式啟動,警方一天內發放87枚催淚彈驅趕民眾,打壓愈大,反抗愈大,參與示威的市民愈來愈多,金鐘,銅鑼灣、尖沙咀廣東道及旺角等陸續出現佔領區。

同日,時任職工盟秘書長、工黨主席李卓人號召市民罷工、罷市、罷課,要求立即釋放所有在抗議中被逮捕人士,以及梁振英政府下台。太古飲料職工總會200名工人參與罷工,另有百人按章工作。當時全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號召全港老師罷課罷教;20多個社福界工會團體的成員,約一千名社工和社工系學生,響應進行罷工。除了工會組織外,網民自發製作「全港接力大罷工」與「全港大病假」等專頁,把各行各業的打工仔串連起來參與行動。

民主為民生 普選是保障勞權之根本

猶記得佔領時對於「阻人搵食猶如殺人父母」的說法,嚴厲指控工會花精力在虛無飄渺的民主議題上簡直是不務正業﹗香港自主工會向來以爭取民主普選為己任,對於勞工而言民主政制並不是說國際標準,人有我有,工運的根本從來是人的尊嚴不被踐踏剝削,而民主政制是保障勞權最基本的工具。沒有民主那有民生﹖特首由中央欽點再經小圈子選舉產生,立法會功能組別由親中建制人士把持,只會為政府保駕護航,如勞工界三個席位在所謂完善選舉機制前,長期由工聯會與勞聯瓜分,多少出賣工人的法案在他們手底下通過﹖多少惠民政策被他們否決﹖就以傘運尾聲時立法會審議侍產假為例,會計界議員梁繼昌提修訂將假期日數增至7天,工聯會口頭表示支持修正案,但拒絕投票,令修正案被否決。這個例子只是冰山一角,立法會所謂的勞工代表出賣工人的罪狀罄竹難書。

論傘運成敗得失,如果就運動目標而言可算是完全失敗,但無可否認這場運動改寫了香港政治生態,為公民抗爭模式揭開新一章。隨著傘運席捲全港,抗爭者的理念、不民主的禍害、制度不公下的剝削在日光下一一被檢視,兩個半月來香港人用盡一切和平手段,只卑微的要求兌現普選承諾,換來政府寸步不讓與變本加厲的打壓,香港人看清政權醜惡嘴臉,亦明白數十年來的抗爭模式必須改變,把民主種子散落社區。除了傳統民主派政黨與組織外,更多因傘運覺醒的素人自發在所屬的地區與工作場所建立「傘後組織」,與此同時,數以百萬計的傘運參與者通過大規模公民抗命行動,認識到香港政制的局限,激發了更多年輕人參與新生代的民主抗爭。

正如其他地方爭取民主的進程一樣,香港人爭取民主的路是漫長的,慶幸的是民主種子在2014雨傘運動、2019反送中運動中植根在港人心中,正如「佔中三子」之一陳健民在台灣的「雨傘運動」十周年紀念活動中分享:「你看到香港民主運動不斷演化,也是因為大家見到之前的運動不足的地方。我覺得這件事情沒有句號,完了2019如果人心不死,繼續思考,我相信有一天我們的民主運動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