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女節|男女工資差距達16% 同工不同酬持續 港府空談性別平權

6 mins read

3.8國際婦女節是紀念婦女權益的重要日子,表揚女性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作出貢獻,提倡性別平等。香港政府不住吹噓致力推動兩性平權,卻是講一套做一套,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去年5月發表報告,揭示香港女性在不同範疇面對不公平對待。一年即將過去,香港婦女權益發展仍無寸進,兩性同工不同酬情況持續,在本港工作的外籍家務工則繼續飽受剝削。

打壓示威活動 婦女節遊行成泡影

CEDAW去年5月底就港府實施《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狀況發表審議結論,特別提及婦女勞工組織原定於去年婦女節舉行遊行,惟警方指涉及安全問題,遊行被迫取消,報告提醒當局避免以公共秩序及安全凌駕和平集會。以往每年婦女節,香港勞工團體都會發起遊行,為女性發聲。去年疫情緩和後,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申請在婦女節前舉行遊行,並獲批不反對通知書,但在遊行前夕女工會卻突然宣布取消遊行,並透露支持該會的團體和市民遭受壓力及警告。女工會的遊行原是香港疫後復常首個遊行,對之後的示威活動起指標作用,該遊行被迫取消,緊接五一勞動節由獨立工運人士發起的遊行亦同樣遭打壓,《基本法》保障的遊行集會自由淪為一紙空文,在國安法及23條立法陰霾下,今年婦女節也未見有團體舉辦大型遊行。

八大主要行業現男女收入不均 重災區進出口貿易及批發

婦女節其中一個意義是推動兩性平權,CEDAW去年報告直指本港女性在就業及政治參與方面遭到不公平對待。最新情況又如何?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顯示,在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2023年10月至12月,男性就業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數是23,000元,較女性的19,800元多16%,金額差距3,200元。收入差距最高為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和製造業,同樣是37.5%,前者男性月入中位數27,500元,較女性20,000元多7,500元;其次是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業,男性月入中位數為30,000元,較女性的22,000元多出36%;零售業,男性月入中位數18,900元,較女性14,000元多出35%。九大主要行業中,有八個行業都是男性僱員收入高於女性僱員。若以職業劃分,同樣出現同工不同酬情況,以經理為例,男性僱員月入中位數是48,800元,女性只得44,800元;相對基層的非技術工人職位,男性月入中位數15,000元,女性為12,000元。
參與公共事務方面,統計處去年8月發表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顯示,2022年本港首長級公務員有820人(59%)為男性,女性則只有572人(41%);同年參與公營架構諮詢及法定組織非官方成員數目,男性有3,942人(68%),女性少了足足一半,只有1,844人(32%)。

外籍家務工加薪跑輸通脹 禁轉工政策助長剝削

CEDAW去年在報告指出,本港女性外藉家務工工資偏低,經常被施加不合理工作條件,中介公司轉介工作時又收取過高中介費。事實上,本港外傭長期受到不公平對待,有關問題過去一年未見改善。港府在去年9月雖將外籍家務工最低工資調高3%至每月4,870元,但與工會倡議的合理工資水平仍有一大段距離。由1997年到2023年,外籍家務工的最低工資上升了26%,但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卻增加41%。香港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FADWU)去年7月曾舉行記者會,指近兩年處理的個案資料顯示,海外家務工被收取的非法中介費激增了六成。聯會一直提倡廢除禁止外傭轉工的入境處政策,但政府充耳不聞。根據有關政策,外藉家務工在首2年合約期內不准更換僱主,聯會指這安排令外籍家務工的轉工權利受限,即使工作條件惡化仍被迫啞忍。


另外,特首李家超於去年10月施政報告宣布放寬對尼泊爾人在就業、培訓和學習方面的簽證要求,但對尼泊爾家務工的簽證禁令卻未有解除。不少目前在香港工作的尼泊爾家務工即使被非法扣薪甚至虐待也不敢投訴,因她們擔心被解僱後失去簽證,之後無法再來港工作。
李家超在去年婦女節酒會致辭時表示,男女平等是國家的基本國策,讚揚香港婦女在社會不同崗位都撐起半邊天。事實是撐起了半邊天的香港女性,分享不到應得的成果與回報,在不同範疇遭到不公平對待。保障婦女權益不應止於口號,與其空口講白話,不如落實執行推動兩性平等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