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電子通訊

今期內容: 23條推極權統治 港人促英國反制跨境鎮壓 | 國際連結 | 勞權活動 | 香港勞權快訊  立法一周年:23條推極權統治 港人促英國反制跨境鎮壓 《基本法》23條立法一年,港府將惡法與《港區

港推3日育兒假只限公僕有份 推動家庭友善乏力 鼓勵生育得個講字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為育有3歲以下子女的政府僱員提供3天育兒假,私人企業僱員未納入保障。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聲稱新措施是響應政府鼓勵生育,卻不敢大刀闊斧改革,大部分僱員只能望門輕嘆。反觀不少先進國家早已立法保障育兒假,不論公營私企一視同仁,而且假期日數也遠高於香港。

比較亞洲四小龍外籍家務工待遇 韓國外籍家務工月薪1.3萬高港1.6倍

香港生活水平高,雙職家庭十分普遍,既要工作又要兼顧家中老小,聘用外籍家務工成中產家庭的常態。香港自70年代起輸入外籍家務工,一直有聲音認為社會長期忽視外籍家務工對經濟貢獻﹐不論是薪酬、工時抑或居住條件上均有虧欠,政府早前宣布,外籍家務工規定最低工資由每月4,870加至4,990元,增幅2.5%。沒比較沒傷害,在香港外籍家務工調薪同時,韓國推出外籍家政服務人員試點計劃,菲傭月薪高達1.3萬,較港外籍家務工高1.6倍,且不用與僱主同住,每天工作8小時。

/

婦女節| 港產假福利落後 支薪比率29年不變

施政報告去年提出一系列鼓勵生育措施。不過,同樣有助締造育兒環境的產假福利,政府卻絕口不提。香港目前法定有薪產假為14星期,與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18星期仍有一大截距離,而有薪產假的工資比率自1995年由三分二提升至五分四後,29年來未曾增加,跑輸不少歐美及亞洲國家。

/

婦女節|男女工資差距達16% 同工不同酬持續 港府空談性別平權

3.8國際婦女節是紀念婦女權益的重要日子,表揚女性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作出貢獻,提倡性別平等。香港政府不住吹噓致力推動兩性平權,卻是講一套做一套,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去年5月發表報告,揭示香港女性在不同範疇面對不公平對待。一年即將過去,香港婦女權益發展仍無寸進,兩性同工不同酬情況持續,在本港工作的外籍家務工則繼續飽受剝削。

/

規管彈性工作 香港零政策 家庭友善淪為空談

彈性工作是不少歐美國家在員工面臨工作與生活平衡兩難時的處理方式。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最少有十個先進成員國已就彈性工作安排制定法例,英國更將於今年四月實施新法,為要求彈性工作的僱員提供更多保障。香港沒有政策推動彈性工作,更莫說立法規管,一直只靠僱主自願推行,但有部分僱主卻假借彈性工作之名行剝削之實,肆意縮短員工工時及將全職轉為兼職。真正的職場彈性其實有助紓緩人力短缺問題,經常抱怨勞動力不足的香港政府,在不斷輸入外勞同時,又有否想過就彈性工作制訂政策?

「直視挑戰與機遇」─記全球勞工學校2023 

早前我們參加了由工運組織 Global Labour Institute (GLI)舉辦「全球勞工學校」活動,來自三十多個國家一百多位的工會、勞工組織成員討論當下工人運動面對的挑戰及機遇。活動主題為「青年工會領袖重新構想工會運動」,圍繞幾個大題目討論,包括組織化、青年與工運、婦女運動、極權主義及環境。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