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國際賽事背後的強迫勞動爭議

5 mins read

2024年巴黎奧運會進入倒數階段,體育運動是奧運會的核心,但奧運的意義遠不止於此,作為四年一度全球觸目的國際盛事,更有義務倡導人權,透過重塑普世價值向侵害人權的政權施加道德壓力。事與願違,過去不少大型體育賽事涉強迫勞動的爭議,如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球場建設被揭勞役剝削工人,2024年歐洲國家盃贊助商涉及維吾爾族強迫勞動等,而巴黎奧運的贊助商之一的阿里巴巴亦被指開發維吾爾人面部識別工具,助中國政府追蹤以穆斯林為主的少數民族。

維吾爾族人從新疆送到中國各工廠強迫勞動

強迫勞動嚴重侵犯人權,剛過去的歐洲國家盃就因為接受涉強迫勞動的企業贊助而備受爭議,當中包括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BYD)被指控使用維吾爾強迫勞動製造的鋁材,另一歐國盃贊助商阿里巴巴也被《紐約時報》踢爆開發維吾爾人面部識別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奧委會早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合作權益涵蓋2018年平昌冬奧會、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以及2024年、2026年和2028年舉辦的夏季和冬季奧運會。

來自世界各地的組織均有研究與調查指出,中國政府在新疆長期進行反人類行為,包括任意拘留、酷刑、大規模監控、文化和宗教消滅、家庭分離、強迫勞動等,早於2020年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 )發表一份題為《出售維吾爾族》(Uyghurs for sale)的報告,揭超過8萬名維吾爾族人被中國政府從新疆送至中國各地的83間工廠工作,當中包括多個知名全球品牌,範疇涵蓋服裝、科技和汽車行業等。

美加歐洲相繼出手制裁

新疆維吾爾族強迫勞動引起國際關注,制裁之聲不絕,如美國於2021年通過《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並持續更新「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實體清單」(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 Entity List),禁止涉嫌在中國強迫維吾爾人勞動的公司向美國進口產品,目前已有數十家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英國則在2022年宣布將針對參與現代奴役惡行的企業制訂「黑名單」,禁止從相關企業採購公共物資及服務;2023年11月加拿大實施《制定〈打擊供應鏈中強迫勞動和童工法〉及修訂〈海關關稅法〉法案》,防止及減少供應鏈中使用強迫勞工及童工的風險。

另外,歐洲議會今年4月中投票通過一項新法律,禁止使用強迫勞動生產的產品,該法雖未有直接提及中國,但明顯針對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族穆斯林強迫勞動而設。根據規定,歐盟國家可移除被發現使用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新規定還賦予歐盟委員會在對歐盟以外國家的供應鏈存在懷疑時,可啟動調查,如證實使用強迫勞動,官員將在邊境扣押有關產品,並下令撤出歐洲市場。這項法律獲歐洲議會通過後,待歐盟27個成員國最終批准便正式成為法律。

奧運精神不容侵犯人權

現今商業掛帥,賺錢至上,奧運成為國家比拼實力與推動經濟的重要活動,多少人已忽略奧林匹克主義肩負宣揚人權的重責。回顧奧運史,發生過多次抵制行動均涉與人權有關,包括抗議1936年柏林奧運成宣揚納粹「雅利安人種優勢論」的舞台、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非洲多國因種族隔離政策拒出席、1980年莫斯科奧運被50多個國家杯葛,以示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反觀,今天大型國際賽事肆無忌憚接受參與或涉及強迫勞動的企業贊助,對於受迫害的人而言是二次傷害,同時助長侵犯人權的惡行,與奧林匹克精神提倡透過體育運動為人類和諧發展,促成維護人類尊嚴的和平社會的理念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