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業持續低迷,《彭博》日前報導指曾雲集名店的尖沙嘴1881 Hertiage亦變死場,30間店鋪只餘3間繼續經營。另繼早前有多間大型超級市場停運部份分店後,連鎖家品店實惠位於北角健威坊及堅尼地城分店近日也相繼結業。統計處數字顯示,過去半年零售業失業率飆升1.4個百分點,失業人數勁增44%;就業不足率則升0.7個百分點,就業不足人數增73%。零售業打工仔飯碗不保,但政府過去一年輸入外勞毫不手軟,單是今年4至6月本港已輸入1,035名零售業外勞,有立法會議員甚至提出為零售業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懶理業內從業員的困境。
5至7月零售業失業率4.3% 較半年前升1.4個百分點
港府早前公佈7月零售業銷貨總值約291.2億元,按年大跌11.8%,已連續5個月下滑。零售管理協會訪問了4,000間店鋪共涵蓋7.8萬名員工,結果顯示九成受訪會員指8月銷售額較去年同期跌,業界對9月及10月國慶長假期的銷情同樣悲觀,預計生意下跌的會員遠比預計上升的多。
零售市道疲弱,前線員工頓成犧牲品。統計處數字顯示,今年5至7月零售業失業率為4.3% ,較半年前,即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的2.9%上升了1.4個百分點,增幅48%,而與一年前相比亦增加了1個百分點。最新5月至7月零售業有11,100人無工開,較半年前的7,700人增加了3,400人,增幅44%。就業不足率方面,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為0.8%,2,200人就業不足,到今年5月至7月,兩者分別增至1.5%及3,800人,比率分別增加87.5%及73%。
執笠潮蔓延 U購惠康百佳實惠有分店結業
失業率及開工不足率急升,其中一個引發點是日趨嚴重的結業潮,大昌行集團旗下有39年歷史的大昌食品市場在今年4月結束營運,28間零售店鋪會全線結業,影響近百員工。之後本地兩大連鎖超市集團 U select(U購)及惠康,也傳出縮減分店消息,其中前者在今年3月被傳媒發現由高峰期逾100間分店減至僅餘50多間,而據U購網站最新顯示,U購分店數目更減至40間,即過去半年再有十多間分店關門大吉。另一連鎖超市百佳也無法獨善其身,該超市位於西九龍中心的分店,在8月底結業,引起附近街坊熱議。
除了大型超市,連鎖傢品店實惠經營多年的堅尼地城和北角分店,最近也分別結束營運,有傳媒發現,實惠在2022年疫情期間有25間門市,但到8月底卻只剩14間,分店數目減少43%。另外,本土12蚊店野田雜貨,繼尖沙咀店上月結業後,香港仔店亦傳出結業消息,即短期內連執兩店。
今年第二季零售業輸入逾千外勞 業界代表要求加碼
政府去年9月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包括放寬准許輸入申請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兩年,涉及的工種正正包括售貨員及收銀員等零售業主要崗位。計劃至今剛推行滿一年,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今年7月回覆議員質詢時透露,單計今年4至6月,零售業獲批的輸入勞工有1,035名,再翻查勞工處過往提交立法會的資料,由去年9月計劃推行至今年4月底,申請輸入售貨員及收銀員外勞人數分別為3,192人及296人,最後分別有961人及48人獲批。行業大規模輸入外勞,無疑也會加劇工人的就業困境。
不過,最令人憤怒是業界代表繼續不理前線員工死活,過去幾個月不斷要求進一步放寬輸入外勞,其中代表批發及零售界的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先後在今年4月及7月,就有關議題在立法會提出質詢,邵在4月時建議局方在飲食和零售業加大輸入外勞,到7月更追問政府會否將這兩個行業納入「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並促請當局取消外勞工資須不低於市場工資中位數的規定。其實現時政策漏洞已經夠多,近日已陸續傳出有無良僱主利用不同手段剝削外勞的消息,假如不作堵塞,只會令更多外勞淪為「廉價勞工」。雖然孫玉菡表示現階段沒有迫切需要為零售業及餐飲服務業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不過,港府政策長年向商界傾斜,只要資方大老闆施壓便讓步,如為建造業及運輸業度身訂造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便是政府向商界妥協的產物,難保政府日後不會照辦煮碗,故必須防範政府在外勞政策進一步傾斜,須及早吹哨。
特首李家超早前形容香港經濟處於「洗牌期」,市面商舖會有更替,有新開店舖,亦有店舖結業。不過李家超口中的所謂一雞死一雞鳴現象,在零售業似乎未見出現,從市面吉鋪處處及零售業失業率不斷上升等情況便可見一斑。經濟下行短期內難以逆轉,但損害工人利益的不公義政策卻可隨時撤回,放寬外勞政策實施剛滿一年之際,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應審時度勢,重新制度訂合乎工人利益的外勞政策,堵塞漏洞。
Photo credits: 希比
過去半年零售業失業數字變動
期間 | 失業率 | 失業人數 | 就業不足率 | 就業不足人數 |
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 | 2.9% | 7,700人 | 0.8% | 2,200人 |
2024年1月至3月 | 3.3% | 8,800人 | 1.1% | 3,000人 |
2024年2月至4月 | 3.5% | 9,400人 | 1.1% | 3,000人 |
2024年3月至5月 | 3.9% | 10,400人 | 1.2% | 3,300人 |
2024年4月至6月 | 3.9% | 10,300人 | 1.2% | 3,200人 |
2024年5月至7月 | 4.3% | 11,100人 | 1.5% | 3,8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