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平台外賣員一般被視為自僱人士,勞工保障無緣問津,在美國的紐約市,同是外賣車手,近年卻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國紐約市長 Eric Adams 宣布,由 4 月 1 日起,紐約市超過六萬名數碼平台外賣員的最低工資將按通脹調高至每小時 21.44 美元(167港元)。紐約市是全美國首個為數碼平台外賣員設立最低工資的城市,讓長期被忽視的外賣員終於獲得更合理的薪酬保障。
然而,紐約市的數碼平台外賣員爭取最低工資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由於外賣平台長期以低薪、長工時、無保障的模式運作,外賣員需要自費購買車輛、保險及維修費用,甚至要在惡劣天氣和高風險環境下工作,但收入卻極不穩定。疫情期間,外賣需求急增,員工冒著感染風險上街送餐,卻未能獲得相應的報酬。
紐約市:數碼平台外賣員爭取最低工資 一波三折終獲勝利
在這樣的情況下,數碼平台外賣員組織起來,成立 Los Deliveristas Unidos (LDU),並與 Worker’s Justice Project (WJP) 合作,積極向政府施壓。他們組織示威、發動公眾支持,並成功促使市議會在 2021 年通過地方法案,要求消費及勞工保障局(The Department of Consumer and Worker Protection, DCWP)調查外賣員的收入及工作條件,為他們訂立最低工資標準。
經過 DCWP 研究和兩場公開諮詢,最低工資標準原定於 2023 年 7 月生效,卻遭Uber Eats、DoorDash 和 Grubhub 等主要外賣平台提出訴訟,試圖阻止規定落實。同年9月,紐約州最高法院裁定市政府勝訴,允許最低工資標準訂為每小時17.96美元,但平台仍不服並提出上訴。最終於11月下旬,紐約州上訴法院第一司法部門駁回上訴,確保最低工資規定得以全面落實。
根據市政府數據,在規定生效前,紐約市的數碼平台外賣員平均時薪僅5.39美元(不包括小費),遠低於基本生活所需。而在最低工資政策實施後,外賣平台已向外賣員支付超過7億美元的額外薪資。
Worker’s Justice Project執行董事兼 Los Deliveristas Unidos(LDU)聯合創辦人Ligia Guallpa指:「最低工資為掙扎求存的工人提供了公平薪酬和實際經濟保障,這些工人從事著紐約市最危險的職業之一,需要自行承擔所有營運成本及風險。」、「(最低工資規定)這政策讓外賣員擁有集體向僱主問責的權力,並成為全美首創的歷史性模式,證明賦權於工人能夠改善行業。」
加拿大:卑詩省設最低工資 外賣員待遇改善
另外,加拿大卑詩省於去年6月亦頒布新規例,為應用程式外賣員及網約司機提供每小時時薪20.88加元(115港元) 的最低工資,較一般最低工資高兩成(等待時間不計入工作時間),此舉令省內近11,000名網約車司機及約35,000名網約平台外賣員受惠。
香港:政府拖拉多年 外賣員權益仍未有保障
反觀香港,面對外界不斷有聲音要求政府修例捍衛平台工人權益,政府拖拉幾近四年仍未交出方案。至上月政府才交出平台工作者調查,調查完全沒有觸及平台工作者與平台間勞動關係這核心問題,工會亦批評調查「無視行業真實結構」,忽略行業內中流砥柱的少數族裔意見,參考價值甚低。戶戶送撤出香港,其下的外賣車手追討散費、代通知金、病假津貼、工傷賠償等困難重重,可見政府一日不立法釐清平台工作者與平台間,根本無助於加強平台工作者的工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