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被控違反國安法的案件在去年12月18日正式開審,至少6個國家領事代表到庭旁聽,各國傳媒大篇幅報導案件,令香港新聞自由與人權狀況再度引起國際關注。《蘋果》案是香港開埠以來針對新聞界的最大規模搜捕,除了黎智英外,同案牽涉6名《蘋果日報》前員工均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在《蘋果》負責管理與編採工作,包括壹傳媒前行政總裁兼《蘋果日報》前社長的張劍虹、前副社長陳沛敏、前總編輯羅偉光、前執行總編輯林文宗、前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及前社論主筆楊清奇,他們早前已承認控罪。6人自2021年6月17日陸續被捕,截至1月12日,「未判先囚」最長已940日。由於判刑要待黎智英審訊完成後,法庭才擇日處理,他們尚要還押多久仍是未知數。
光傳媒於2023年12月27日報導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審議包括港澳地區的中國人權狀況,提及香港勞權監察呈交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的報告。
Global Labour Column刋登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分析,指特區政府近年如何利用港區國安法、殖民地惡法等打壓香港工運。你可以做按此閱讀文章(只有英文)。
很多歐洲工會都非常重視工會教育培訓,其中亦會加插國際工運形勢分析及如何團結各地工會的課題。十一月份,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 獲邀出席了兩場探討國際團結的課程,擔任講者,介紹香港自主工會爭取民主的歷程及在國安法之下面對的衝撃。
國際工會聯會-亞太支部(ITUC-Asia Pacific)於本月23日(星期四 )在第五屆大會通過議案,譴責香港特區政府利用國家安全法為武器工具,拘捕及囚禁工運及民運人士,打壓公民社會,製造恐慌,鎮壓在香港以至海外批評反對的聲音。議案又指,會持續關注香港發展,支持香港獨立工運人士,並爭取透過聯合國和國際勞工組織的架構申訴,及組織行動要求釋放職工盟前秘書長李卓人。
1973年成立的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於2021年9月通過啟動解散程序,經過兩年時間核數及變賣資產,近日落實向9.5萬名會員及榮譽會員,每人派發3190元。教協向會員發出的信件形容,這是教協最後一項會務,在完成相關程序後,會向勞工處職工會登記局遞交解散通知,正式為有50年歷史的教協劃一句號。教協多年來不但為教師爭取合理權益,秉持為人師者言傳身教,在大是大非上從不缺席,平反六四、爭取普選到反修例等重大社會議題也勇於發聲,最終被政權趕上絕路。教協從小型工會發展至全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縱然到今天已行至水窮處,但半世紀走過的路並沒有白行。雪泥鴻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1997年10月29日,臨時立法會廢除集體談判權條例。條例在香港主權移交前由時任立法局議員李卓人以私人法案形式提交並獲通過,但短短四個月便被廢除,曇花一現。缺乏集體談判權的保障,打工仔權益多年來飽受剝削,影響深遠。今年是廢法26周年,香港勞權步入冰河期,集體談判不但漸行漸遠,「勞動三權」中另外兩權-自由結社權及罷工權亦逐步被閹割。
香港特首李家超今日(25日)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講辭長202分鐘,但勞工政策卻交白卷,一味吸納海外人才來港,除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又開放越南、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然而勞工權益卻無寸進,打工仔關注的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及修改418連續性合約規定兩大議題,政府繼續採取拖字訣,未肯落實推行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