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內容﹕【網上展覽】碼頭工潮十周年 | 各地工會聲援鄧燕娥 | 聯合國經社文委員會審議香港報告出爐
In this issue: ONLINE EXHIBITION: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Hong Kong dockers’ strike | Solidarity with Elizabeth Tang | UN Committee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早前到訪法國期間,接受法國工會聯盟「工人力量」(Force Ouvrière,簡稱FO)刊物訪問,談到國安法對香港自主工運的影響。蒙兆達說,沒有人可以知道何處有「紅線」,這令在香港做社運人士變得危險。
Hong Kong Labour Rights Monitor's Executive Director Christopher Mung told French union confederation Workers' Force (Force Ouvrière, FO) in their publication in
We all recall fervent moments of the dockers' strike, but for Stanley Ho Wai-hon, this defining moment in the recent Hong Kong
2013年3月28日,早上八點未到,在葵涌六號碼頭外的出入口,聚集了超過100位碼頭工人,當中有橋邊理貨員、船上工人,大伙兒站在行人路上等候。 他們要求加薪及改善工作環境,正在商討發動罷工的地點,有些工人開始不耐煩,提議罷工應該要返回碼頭才像樣,但有組織者擔憂,聚集在碼頭內,會令警方有藉口清場。商討期間,有工人帶頭走向閘口,保安試圖攔阻卻不成功,工人成功突圍進入碼頭,再後來,便是大家從媒體上看見,大批工人連同聲援者,舉起直幡橫額,浩浩蕩蕩在碼頭內遊行的場面。 很多人回憶起這次碼頭工潮,總是記起不少血肉沸騰的抗爭畫面,但對於時任碼頭業職工會前總幹事的何偉航來說,這卻是一個「滴水穿石」的過程。 何偉航回想,接手此崗位前,工會也曾試過不止一次揭竿起義,但都失敗而回。他目睹碼頭內的不人道剝削,不單人工長期受壓,工人連食飯、如廁都要在吊機上解決,工傷意外消息被封鎖,「點解個社會可以當無事發生?」他內心憤憤不平,很不甘心,「香港碼頭經常被稱許為香港重要經濟命脈,但其實係由工人血汗換取番嚟,感覺係好嬲,點解咁離譜,無人去理?無人去出聲?」 於是何聯絡左翼青年組織,招募了一批學生義工,決定回到組織的基本點﹕他們每星期最少兩次,去到葵芳碼頭工友出入地方,派發單張、搞聚會、發掘積極份子,為罷工做好組織準備工作。 「香港碼頭經常被稱許為香港重要經濟命脈,但其實係由工人血汗換取番嚟。」 何偉航 何偉航試過偷偷混入碼頭內小巴站接觸工人,被資方發現後立即派保安前來驅趕。他又相約蘋果日報特約記者,以長鏡頭拍攝碼頭內工作流程,又請工友將隱蔽攝錄機帶進去工作場所,揭發碼頭內職業安全的種種陷阱。報導出街後,開始引發社會愈來愈多關注碼頭工人的實況。他回想,這些「地下組織」工作,在碼頭工潮大爆發之前,工會核心成員和義工默默地持續了半年有多。 何偉航作為發言人,工潮期間經常見報上電視,仿佛成為工潮的象徵人物。但他一有機會就會澄清,領導此次工潮的是工人。他擔任組織者的角色,是與工人同行,不多不少,僅此而已。記得有一次,他與工人代表一起行經中環花園道斜坡,「當時好緊急趕住去開會,我叫工友行先,唔使等我,佢地話『唔得!大家兄弟,一齊行!』,呢個就係『中環價值』以外嘅事」。直至今天,他仍然十分感激40日工潮工人對他的信任,亦一直將這番說話記在心頭。 檢視工潮成敗得失,我們習慣用幾多訴求達致,改善了什麼待遇來衡量。何覺得,這些指標固然都十分重要,但他提醒不要忽略行動當中所創造的價值,其對社會的影響可能更加深遠。他舉例工潮期間成立的罷工基金,當然可給予罷工者實質幫助,但在中環鬧市看見很多白領專業前來踴躍捐款,為苦苦支撐的工人打上很大的強心針,這些價值便不可以單純用金錢來衡量。 社會聲援不分階層,來自各行各業,學生文化宗教婦女政界,應有盡有。他記得當年藝員歐錦棠也有前來聲援,夏蕙姨(黃夏蕙)更帶著兩箱蘋果前來為工人打氣。他又記起,有一次他前去排隊買飯,收銀阿姐不肯收錢,跟他說:「我認得你,我知你做緊乜嘢,加油啦!」這些雖是不起眼的小節,卻足夠讓人在疲累時重新得力,很溫暖。 回望今天,職工盟解散,工運領袖在囚,社會空間大幅收窄,能否再次發動大型抗爭?何偉航坦言對前景感悲觀。他說「因為罷工唔係一時三刻可搞到,係long term嘢,需要持續教育提升意識,增長會員累積實力,依家公民社會碎片化,力量變得好分散。」但他也不是完全絕望,寄語在新環境下,工人要靠自己裝備起來,可能要花更長時間、付出更多心力,尋求他們能夠自我維繫的方法。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作為基督徒,他始終相信如此。
Ten years ago, on 28 March, 500 dockers joined a 40-day strike for fair pay at Hong Kong Kwai Chung Containers Port,
職工盟主席黃迺元、前副主席鄧建華、前幹事杜振豪及石姵妍在3月22日,於各人處所被警方國安處帶走協助調查,國安處人員並撿走他們的電話及電腦,至今日中午前4人已離開警署。另外,前司庫鍾松輝則於昨日(21日)協助警方調查。
Former Hong Kong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HKCTU) Chairman Joe Wong Nai-yuen, former Vice Chairman Leo Tang Kin-Wah, former officers Denny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