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勞權監察就47人初選案判刑的聲明 民主派47人初選案被告經歷「未審先囚」1,361日後,終在今日(2024年11月19日)判刑,45名因涉及參與2020年立法會初選而被定「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的
香港政府擬輸入歷來最大規模外勞,今日宣佈在兩大行業推出不設時限的輸入勞工計劃,容許建造業及運輸業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的審批機制,引入兩萬名外勞,當中1,700個為公共小巴及客車司機,機艙工作員亦在外勞名單之列,獲批的外勞可返回內地居住,預計下月可接受僱主申請。港府同時宣佈將補充勞工計劃下26個不得申請輸入外勞的工種名單取消,為期兩年。政府為引入外勞大開方便之門,僱主日後也可申請外勞來港做侍應及售貨員等基層工作。
統計處數據顯示,建造業失業率其實長期高企,最新為4.5%,15,700人失業,較政府擬引入的外勞數目還要多,若政府開綠燈再輸入大批建造業外勞,勢令建造業失業問題雪上加霜。
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將於五月八日起審議香港覆行《消除對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情況。香港勞權監察在四月五日向委員會提交報告,指出香港對女性勞工權利及福利的不足,特別指出香港女性在政治及參與公眾事務
上月,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突然表示,政府擬推行輸入外勞新計劃,涉及建造及運輸兩個行業,將於年中提出具體建議。此計劃到底「新」在哪裡?對工人就業又會帶來什麼衝撃? 綜合現有資料,新計劃將繞
聯合國將於下星期(2月13日起)審議香港履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情況,特區政府為了「說好香港故事」,大舉動員建制團體逞交報告。 可以預期,政權將加大力度在國際層面推展「漂白工程」。作為
權監察在一月向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委員會提交報告,指出香港當局在國安法實施後,以及在處理 COVID-19疫情期間的政策抵觸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