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借國安法打壓新聞自由,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RSF)最新公布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首次跌入「狀況惡劣」紅色區域,與中國、北韓同級。港評分跌至新低主因包括有新聞工作者被判囚。香港記者協會統計,過去6年最少有49名新聞工作者被捕。政權以國安罪名大興文字獄,被迫停刊近4年的《蘋果日報》,連同創辦人黎智英在內,共有7名新聞工作者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他們「未判先囚」最長已逾1,600日。
過輕的問題,至今仍遭詬病。最新數字顯示,新例由2023年4月28日生效以來,截至2月底,勞工處就25宗工業意外引用新例提出檢控,其中4宗已完成法庭程序並定罪,涉及16張定罪傳票,最高僅罰12萬元.僅佔新例最高罰則300萬元的4% 。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針對致命工業意外的定罪傳票,每張判處的平均罰款一直維持在2萬多元,未見顯著提高,修例阻嚇力明顯不足。
新年剛過, 香港接連發生嚴重工業意外,令人痛心。啟德地盤棚架倒塌、驗船師墮海喪命,接連奪走寶貴生命。2023年,港府修例加重刑罰,冀減少工傷事故,然而過去一年最少23人因工業意外死亡,數字與往年無異,職安健傳票的平均罰款僅8,700元,與2022年幾乎一樣,修例阻嚇力備受質疑。
RFA在2024年11月25日報導香港勞權監察與二十多個在英港人組織聯署去信英國首相施紀賢,對他對「47人案」罪成被告判刑的「不作為」表示深切失望,並要求施紀賢採取行動,包括在外交上向中共施壓,要求當局立即釋放香港政治犯。你可以做按此閱讀訪問(只有中文)。
報導真相無罪:《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前《立場》總編輯鍾沛權、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同被控一項「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罪」,鍾被判囚21個月,而林則因患有罕有免疫系統疾病,腎功能嚴重惡化,監禁或導致延誤治療,獲即時釋放。
香港政府去年底公佈一系列「搶人才」措施,當中標榜招攬高收入和頂尖學府畢業生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推出七個月接獲逾四萬宗申請,當中75%即三萬宗已獲批,平均每日批出143宗,大部分來自內地,與每日的持單程證來港數字相若。有個案稱申請四小時就極速獲批,儼如另類旅遊簽證。由於計劃容許申請時毋須在港先覓得工作,有申請人自揭抵港後馬上預約公立醫院準備分娩。計劃缺乏監管、審批又寬鬆,一個原本想吸納世界各地人才的計劃,變成重量不重質的盲搶人措施。
假自僱問題在香港職場存在已久,但港府一直未有正視,縱容無良僱主「假自僱、真剝削」。過去五年,勞工處處理了528宗涉及假自僱的申索個案,即平均每年逾百宗。自僱人士不受勞工法例保障,既無有薪假期,工傷也無
踏入暑假,不少暑期工以「高人工」、「在家工作」及「即日出糧」等作招徠,並標榜入職條件低,甚至學歷不拘,吸引了很多初出茅廬年輕人應徵,當中不少是求職騙局。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但萬變不離其宗,我們整合了近年幾類常見的求職陷阱,希望大家提高警覺。
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五名理事,黎雯齡、楊逸意、伍巧怡、陳源森及方梓皓,去年因出版兒童繪本,九月七日在區域法院被判煽動罪成。 國際法及國際人權標準清楚指出,和平地行使表達自由不應視為威脅國家安全,亦不應受到任何限制和懲罰。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在7月27日發表就香港履行《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情況的審議報告中,便特別提到當局重新引用封塵數十年的煽動罪檢控學者、記者及公民社會代表,抵觸國際人權標準,要求當局廢除煽動罪及停止使用煽動罪打壓批評及異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