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倒閉潮擴大,僱主濫用破產欠薪保障基金成風。多間知名品牌早前結業,都被發現事前有變賣資產或負責人漏夜移走現金的情況,把支薪責任轉嫁給破欠基金。政府多年來一直強調嚴打濫用破欠,過去五年勞工處曾向警務處
來,但政府對有關情況卻裝聾作啞,不但未見提出任何應對措施,連最基本的執法行動亦軟弱無力。積金局上年度向欠供MPF僱主僅發出280張檢控傳票,佔全年付款通知書數目0.07%,每宗個案施加的罰款也只是介乎1,000元至5,000元。
開業33年的海皇粥店(5月7日)宣布全線結業,公司發信全體員工建議他們向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索償,約八十名員工被拖欠超過800萬元薪金及解僱補償。經濟不景,企業倒閉潮不絕。勞工處數字顯示,餐飲服務活動向破欠申請的個案已連續三年登上榜首,而去年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向餐飲服務活動及建造業發放的特惠款項,分別達4,550萬及4,360萬元,較前年分別增加30%及91%,較2022年更有近兩倍增幅。 申請個案激增,基金入不敷支,上個財政年度截至2月已錄得2,410萬元虧損,在經濟大吹淡風下,政府預料今個財政年度虧損更會增加3.7倍至1.131億元。
取消強積金(MPF)對沖,早於2012年梁振英競選特首時已在政綱提出,但前後拖拉13年,橫跨3任特首,到今年5月1日才正式上馬。對沖機制蠶食打工仔MPF資產,單是2024年已有59.5億元MPF被抵銷
港府2021年起在未有修例下強扣移英港人強積金(MPF),4年來扣押的資產超過32.5億英鎊(港幣約321.5億元)。英國傳媒早前報道,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與滙豐控股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一次會談時,質問滙豐凍結香港移民近100億MPF事宜,英國外交部也證實已向港府提出關注,但事件至今未見新進展。香港MPF投資表現一直備受批評,積金局數字顯示,過去4年MPF累積虧損525.1億元,平均每人蝕逾1.1萬元,保守估計移英港人4年間合計損失近14億元,更惡劣是他們何時才能取回辛苦累積的血汗錢,目前仍是個謎。
英國外交大臣林德偉(David Lammy)即將進行首次訪華 ,香港勞權監察與22個英國各地的民間及人權組織,參與由 Hong Kong Watch 香港監察 發起的聯署聲明,促請外相向中方就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俗稱23條)提出關注,尤其當中涉及域外效力的條文,容讓港府肆意向已移居英國的港人進行跨境打壓。
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面對經濟逆轉、結業潮殺埋身,李家超未有提出具體措施助本地勞工解困,反而繼續加大力度輸入海外人才,包括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大學名單,又把計劃內高收入人才的首個簽證期限由兩年延長至三年。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檢視僱員再培訓局營運模式,李今宣佈明年初開始取消報讀再培訓課程學歷限制,即大學以上學歷也可報讀。政府一方面大開中門搶海外人才,同時卻鼓勵本地高學歷人士報讀過往為基層勞工而設的再培訓課程,人才政策配置混亂。
大型健身中心舒適堡被揭未有為員工繳付強積金後突宣佈結業,事件揭示隨著經濟下滑僱主拖欠強積金有日趨猖獗之勢。強積金管理局資料顯示,在2023/2024年度,積金局就拖欠供款個案發出逾37萬份付款通知書,為96,600名僱員追回1.55億元欠款,無論付款通知書數目還是討回的供款,都創下近三年新高。積金局一直遭詬病打擊違規僱主軟弱無力,主席劉麥嘉軒去年4月曾公開表示正研究推行分層附加費安排,若僱主超過指定期限仍未清繳拖欠供款及附加費,欠款附加費會相應遞增。不過有關構思提出近一年半,至今未見當局有任何實際改革行動,變相縱容無良僱主繼續剝削。
港府以行政手段強扣移民港人MPF,令他們未能在離開香港前結算強積金賬戶,當日後成為移居地稅務居民後才提取強MPF,有可能被視作收入一部分而要繳交巨額稅款。有網媒早前報道,有移英港人在成功領取MPF後,收到英國稅務及海關總署(HM Revenue & Customs,HMRC )通知,有「香港政府部門」向當局舉報港人未申報「海外資產或收入」。不過,港府「篤灰」最終未能奏效,因英國與香港早在2010年已簽下避免雙重課稅協定,英國不能就港人MPF徵稅。但各處鄉村各處例,每個國家都有不同安排,如港人未能在離港前處理MPF,日後或被稅務問題纏擾。以下我們就英國,加拿大、澳洲及台灣四個港人熱門移民地方有關MPF的稅務規定,作詳細介紹。
用以衡量強積金(MPF)收費水平的平均「基金開支比率」(Fund Expense Ratio,FER)最新降至1.35%,強積金管理局早前發文大力吹噓,但隻字不提基金整體回報表現。據積金局最新資料顯示,頭十位最高基金開支比率的基金,全部五年期累積回報均見紅,當中八隻為保證基金,包括收費最高的萬全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最新基金開支比率3.39%,但扣除費用後基金五年累積虧損卻高達11.18%,收費與表現形成強烈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