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香港政府宣佈修訂《逃犯條例》,為香港帶來史無前例的災難。面對暴政,香港人前仆後繼捲入抗爭,五年前的今日,35萬人響應網上號召參與8.5大罷工,在港九新界七區集會締造歷史。罷工是打工仔最強的武器,這次跨行業的政治罷工,有別於過往因勞資糾紛而發動的罷工,數以十萬計市民為履行公民責任,無懼秋後算帳,齊心站出來,寫下香港抗爭史上重要一頁。
全球最大工會國際工會聯盟(ITUC)最近發表《2024年全球權利指數》,對全球151國家的勞工權利狀況作出評級,報告顯示香港再次被評為第五級「工人權利無保障」的國家或地區,其評級與報告中被評為十大對工人最差的部份國家或地區,如印度、孟加拉、菲律賓等同級。而新加坡評分較香港佳,屬第二級,與紐西蘭、芬蘭、荷蘭等同級。
英國大選結果揭盅,一如所料工黨以壓倒性姿態獲勝,650名下議院議席中取得超過400席。工黨上場,結束保守黨長達14年的執政,英國勞工政策將出現什麼改變?工黨在選舉中推出的「新政—使工作獲合理回報的工黨計劃」(New Deal—Labour’s plan to make work pay )勞工政綱,承諾上場百日內取締剝削性的零工時合約 (Zero-hours contracts)、防止僱主以「先解僱、再聘用」(Fire and rehire)的不良手法剝削工人,以及劃一不公平解僱、育兒假、病假的領取資格。
早前我們參加了美國工會運動界兩年一度的盛會,在芝加哥舉行的Labor Notes大會。這次活動除了人數上創了歷年紀錄,達到4,700人參加外,亦因為不同行業的工會取得突破性發展而顯得格外令人振奮。同時亦令數以千計的基層工會活躍分子,與及數以百計的國際工運參加者獲得正能量,在不斷右傾及保守化的當下,能夠毋忘初心繼續走工運路。
五年後的6月12日,大家對警方在夏慤道一帶向正在和平集會的巿民,發催淚彈、布袋彈及橡膠子彈仍歷歷在目。609、612、721、831……這些看似沒有意義的數字是香港人心底的痛,牽扯出五年前那個為自由吶喊的夏天,那場波瀾壯闊的逆權運動。2019年香港政府宣佈修訂《逃犯修例》如打開潘朵拉盒子傾覆香港,數以百萬市民上街反惡法,全個社會每個階層捲入參與,自6.17發起首場三罷,為期逾一年的反送中運動,前後共發動過最少五次大型跨行業罷工,其間不同行業均有新工會成立,團結勞工聲音,開拓工運戰線。
2021年2月1日緬甸發生軍事政變,令原本正朝民主自由蹣跚而行的國度一朝崩塌。三年過去,緬甸的政局仍動盪不安,聯合國在政變三周年發聲明對該國不斷惡化的局勢表示深切關注,指已有數千人被殺害,200多萬人被迫離開家園,1.86億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佔總人口三分之一。這些可怕數字背後,藏著一群堅毅不屈的抗爭者,他們為爭取人權與自由幾乎獻出所有 — 緬甸工會是三年前「春天革命」的主要推手,多名成員因此流亡、被捕入獄甚至受酷刑致殘,但他們仍堅守信念。
勞動節將至,今年五一世界各地如常有遊行示威,為打工仔爭取權益,唯獨香港例外。本港兩個建制派工會工聯會及勞聯表明今年再度棄辦五一遊行,其他獨立工會亦脅於政治形勢未有申辦遊行。今年是基本法23條立法後首個勞動節,特首李家超聲稱立法讓香港可以昂首闊步在由治及興大道上全速前進,但一個連勞動節遊行也容不下的社會,到底是向前邁進還是開倒車 ?
英國GMB工會在本月於英國伯明翰(Birmingham)、高雲地利(Coventry)的亞馬遜貨倉相繼發起罷工,要求亞馬遜承諾調高時薪至每小時15英鎊,以及組織工會的權利,這是繼 GMB 向政府申請要求亞馬遜強制承認工會後,另一輪保障勞工權益的工業行動。